克隆造血研究十年回顾:全球趋势、热点聚焦与未来展望

时间:2025年5月7日
来源:Discover Oncology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 2014 - 2024 年克隆造血(CH)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揭示了该领域研究的增长趋势,明确美国、哈佛医学院等为主要贡献者,还指出 CH 相关基因突变、心血管疾病等是研究热点,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

广告
   X   

1. 克隆造血(CH)研究背景


随着个体年龄增长,体细胞突变在组织中逐渐积累。在造血系统中,部分突变可使造血干细胞(HSCs)获得生长优势,导致大量循环血细胞来源于单个突变的 HSCs,即克隆造血(CH)。CH 主要由涉及表观遗传调控(如 DNMT3A、TET2、ASXL1)、信号通路(JAK2)、RNA 剪接(SF3B1、SRSF2)和 DNA 损伤反应(TP53、PPM1D)等基因的突变驱动,此外,镶嵌染色体改变(mCAs)也是重要机制。

CH 在老年人中更为普遍,40 岁以下健康个体中 CH 检出率不到 1%,而 90 岁以上个体中患病率飙升至 20%。同时,吸烟、肥胖、感染和癌症治疗等外部因素会加速 CH 进展。虽然 CH 本身并非恶性肿瘤,但许多 CH 相关基因是髓系肿瘤的驱动突变,与血液系统恶性转化相关。而且,CH 还与心血管疾病(CVD)、2 型糖尿病(T2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多种年龄相关疾病有关,这可能与突变的免疫效应细胞产生促炎因子有关。尽管近年来 CH 研究取得进展,但缺乏对研究现状、重点领域和全球发展趋势的全面分析。

2. 材料和方法


研究数据来自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WoSCC)数据库。检索策略为在标题或摘要中包含 “clonal hematopoiesis” 或 “clonal haematopoiesis”,时间限定在 2014 - 2024 年,出版物类型为英文原创文章。两名研究人员筛选数据,去除不相关文献。

提取的数据包括标题、作者、机构、国家、期刊、出版年份、引用次数和 H 指数等。利用 VOSviewer、CiteSpace 和 R 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可视化。CiteSpace 用于识别和可视化研究趋势与热点,VOSviewer 用于分析国家、机构、期刊和作者间的合作网络、共引关系并生成关键词覆盖图,通过计算总链接强度(TLS)评估节点影响力,利用共引数据衡量文章间的关联。

3. 结果


3.1 出版物增长趋势


共检索到 851 篇符合标准的出版物。从 2014 - 2024 年,每年的出版物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2024 年达到峰值,有 182 篇文章发表,占总产出的 21.4%。2017 - 2021 年,出版物的引用次数和 H 指数相对较高,表明该时期学术影响力显著。

3.2 出版物的国家 / 地区和机构属性分析


美国在 CH 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出版物数量占总产出的 53.7%,在学术影响力方面也表现突出,总引用次数达 33,939 次,H 指数为 346。国际合作网络显示美国是中心枢纽,与中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等联系紧密。

在机构方面,哈佛医学院合作网络最广泛,TLS 为 362。在十大高产机构中,均位于美国,哈佛医学院以 99 篇出版物位居第一,其引用影响力也非常显著,引用次数达 9115 次,H 指数为 129。

3.3 出版物作者分析


Benjamin L Ebert 以 53 篇出版物排名第一,在引用影响力方面也表现出色,引用次数为 3337 次,H 指数为 33。从作者合作网络来看,他是最核心的节点,TLS 为 101。高产作者大多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其出版物主要发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Blood》和《Nature》等期刊,关键词集中在 “克隆造血”“炎症”“衰老” 等方面。

3.4 来源期刊和共引期刊分析


在十大高产期刊中,《Blood》《Blood Advances》和《Leukemia》最为突出,《Blood》在出版物数量、引用次数和 H 指数方面均领先。《Nature》的期刊影响因子(IF)最高,为 50.5,《Blood》为 21.0。共引期刊分析显示,《Blood》《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和《Nature》是被共引次数最多的三本期刊。

3.5 高被引研究分析


十大高被引研究中,部分研究发现 CH 在老年人中常见且与血癌风险增加有关;有的分析了 CH 与抗癌治疗的关系,认为癌症治疗会影响 CH 的适应性景观,导致不良临床结局;还有研究探讨了 CH 与 CVD 的关联,发现特定基因突变会增加 CVD 风险。

3.6 共引参考文献分析


Siddhartha Jaiswal 等人关于年龄相关 CH 及其不良结局的研究,以及 Giulio Genovese 等人关于从血液 DNA 序列推断 CH 和血癌风险的研究,被共引次数最多。CiteSpace 分析显示,Siddhartha Jaiswal 等人 2014 年的论文引用爆发强度最大,这些研究对该领域影响重大。

3.7 研究热点的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表明,“克隆造血”“风险”“突变” 等是最常用的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 CH 的突变谱、与临床结局的关系、与 CVD 的关系以及造血干细胞中 CH 的机制等方面。近年来,“心力衰竭”“炎症”“动脉粥样硬化” 和 “意义未明的克隆造血(CHIP)” 成为研究热点。关键词演变反映出研究兴趣的变化,早期关注 CH 相关基因与髓系恶性肿瘤的关系,之后对 CH 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增多,2020 年后更关注 CH 的临床意义和机制。

4. 讨论


这是首次对 CH 相关出版物进行的全面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发现该领域年出版物数量呈上升趋势,2024 年出版物数量最多,2017 - 2021 年学术影响力较大。美国在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哈佛医学院和 Benjamin L Ebert 分别是最具影响力的机构和作者。《Blood》等期刊在 CH 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被引出版物为 CH 研究奠定了基础,涉及 CH 与年龄、血癌风险、CVD 等方面的关系,以及 CHIP 的性质和与其他疾病的区别。关键词分析显示,CH 相关基因突变及其与疾病风险的关系是研究重点,涉及众多驱动基因,不同基因突变与髓系恶性肿瘤的进展风险不同。

心血管疾病和炎症成为近期研究热点,多项研究揭示了 CH 与 CVD 之间的关联及潜在机制,如 TET2 突变通过激活 NLRP3 炎性小体,促进 IL - 1β 分泌,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此外,CH 还与多种年龄相关疾病有关,如慢性肝病、痛风、COPD、T2D、骨质疏松和实体瘤等,但这些研究在文献计量分析中未充分体现,可能是由于数量有限或发表时间较近。

文献计量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数据仅来自 WoSCC 数据库且仅包含英文出版物,可能遗漏其他来源信息,且纳入研究数量相对较少,影响结论的稳健性和对该领域的全面理解。不过,该分析为 CH 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明确了研究热点和趋势,有助于推动该领域未来研究。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