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氨酸门控的突触外NMDA受体通过谷氨酸溢出激活驱动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爆发性放电

时间:2025年6月18日
来源:Progress in Neurobiology

编辑推荐:

推荐:研究人员针对黑质致密部(SNc)多巴胺(DA)神经元爆发性放电的调控机制展开研究,发现突触外NMDARs(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在谷氨酸溢出和甘氨酸共激动作用下是驱动爆发放电的关键靶点,而突触NMDARs则由D-丝氨酸激活。该研究揭示了NMDARs空间分布与共激动剂区域化对运动信号传递的调控规律,为帕金森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广告
   X   

在运动控制神经环路中,黑质致密部(SNc)多巴胺(DA)神经元的爆发性放电是启动运动的关键信号。这种特殊的放电模式与帕金森病(PD)的运动障碍密切相关,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虽然已知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s)的激活是必要条件,但突触与突触外NMDARs的贡献差异以及共激动剂的选择性作用仍是未解之谜。

比利时列日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离体电生理记录结合药理学干预,首次揭示了甘氨酸门控的突触外NMDARs在DA神经元爆发性放电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发现,当高频突触活动导致谷氨酸溢出时,这些位于突触外的受体被甘氨酸共激活,而突触内的NMDARs则依赖D-丝氨酸发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两类NMDARs具有相同的亚基组成(GluN1/GluN2B/GluN2D三聚体),但它们的空间定位和共激动剂微环境决定了其功能差异。这项发表于《Progress in Neurobiology》的研究,为理解多巴胺信号如何精确调控运动提供了分子层面的解释。

研究采用急性脑片膜片钳记录技术,结合选择性酶降解(DAAO清除D-丝氨酸,GO清除甘氨酸)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验证。通过亚基特异性拮抗剂(Ro25-6981阻断GluN2B,DQP-1105阻断GluN2D)和不可逆通道阻滞剂MK-801区分突触/突触外受体功能,同时采用免疫组化分析受体亚基的空间分布。

研究结果主要包括:

  1. 甘氨酸控制爆发时间:GO处理显著减少爆发持续时间,补充甘氨酸可恢复;而DAAO处理无影响,表明甘氨酸是突触外NMDARs的主要共激动剂。

  2. 突触NMDARs的D-丝氨酸依赖性:DAAO降低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s)的NMDAR成分,而GO处理不影响,证实突触内受体依赖D-丝氨酸激活。

  3. 三聚体受体结构特征:药理学实验显示突触NMDARs由GluN2B和GluN2D亚基组成,免疫染色显示80%酪氨酸羟化酶(TH)+
    神经元表达这两种亚基,而GluN2A仅见于20%神经元。

  4. 突触外受体的甘氨酸门控:GO处理降低NMDAR介导的紧张性电流幅度,而DAAO无影响,证实甘氨酸对突触外受体的特异性激活。

  5. 谷氨酸溢出的关键作用:高频刺激(50Hz)诱发爆发需要甘氨酸参与,而阻断谷氨酸转运体TBOA可增强该效应,证明突触外受体通过谷氨酸溢出被激活。

这项研究确立了"空间决定功能"的新范式:虽然突触和突触外NMDARs具有相同的亚基组成,但其微环境中的共激动剂差异(D-丝氨酸vs甘氨酸)和谷氨酸空间动力学共同决定了DA神经元的放电模式。这为理解PD中多巴胺信号异常提供了机制解释——突触外NMDARs的功能障碍可能导致爆发性放电减少,进而引起运动启动缺陷。临床转化方面,该研究支持通过调节甘氨酸能信号(如使用甘氨酸转运体GlyT1抑制剂)来改善PD症状的治疗策略。

从更广泛的神经科学视角看,这项工作揭示了神经元如何通过受体区域化和递质微环境划分来实现信号处理的精确调控。这种机制可能普遍存在于其他神经环路中,为理解神经信息的空间编码提供了新思路。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