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铁限制响应与毒力调控的分子桥梁:sRNA IsrR通过激活SaeRS系统增强致病性

时间:2025年6月30日
来源: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中铁限制响应与毒力因子调控的分子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通过构建isrR基因缺失株和过表达株,结合蛋白质组学(DIA-MS)和Northern blot等技术,首次揭示铁响应sRNA IsrR通过激活SaeRS双组分系统上调α-溶血素(Hla)等毒力因子表达,同时促进血红素摄取系统(Isd)蛋白合成。该发现为理解病原菌铁代谢与致病力协同调控提供了新视角,发表于《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广告
   X   

在人类与病原微生物的漫长博弈中,铁元素始终是争夺的焦点。作为人体含量最丰富的过渡金属,铁既是细菌生长的必需元素,又是宿主"营养免疫"策略的核心防御靶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这种机会致病菌约定植于30%人群,却能引发从皮肤感染到败血症的多种疾病,其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准调控铁获取与毒力表达的平衡。当宿主通过转铁蛋白、乳铁蛋白等机制严格限制游离铁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如何同步调整代谢与毒力程序?这个科学谜题一直困扰着微生物学家。

传统认知中,铁代谢调控主要由铁摄取调节蛋白(Ferric uptake regulator, Fur)介导,而毒力调控则依赖SaeRS双组分系统等通路。虽然Torres等学者早发现Fur缺失株溶血活性增强,但其中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明确。近年发现的铁节约响应调节小RNA(Iron sparing response regulator, IsrR)虽被证实参与三羧酸循环等代谢调控,其在毒力调控中的作用仍是空白。这限制了我们对病原菌环境适应策略的系统认知。

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研究人员以金黄色葡萄球菌HG001株为模型,通过构建isrR基因缺失突变体(ΔisrR)和组成型表达株(pJLisrR),结合创新性的分泌蛋白质组分析技术,揭示了IsrR在连接铁限制响应与毒力调控中的核心作用。研究首先发现isrR表达与α-溶血素水平呈正相关,随后通过血液琼脂溶血实验证实ΔisrR突变体溶血活性显著降低。Northern blot显示isrR缺失导致hla转录水平下降,且该效应在模拟感染的缺氧条件下依然存在。

为阐明机制,研究团队开发了基于15N标记外标的定量蛋白质组策略,通过数据非依赖采集模式(DIA)质谱分析了铁充足与限制条件下野生型与突变体的分泌蛋白质组。主成分分析(PCA)显示,生长阶段(解释75.74%变异)和铁状态是影响分泌谱的主要因素。关键发现包括:IsrR通过SaeRS非依赖性方式上调丝氨酸蛋白酶样蛋白(SplB/C)等毒力因子;正调控IsdABCDEFGH血红素摄取系统(如IsdB增加4.3-10.2%);通过SaeRS依赖性机制激活包括α-溶血素、γ-溶血素等在内的SaeR调节子成员(平均增加2.1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铬天青(CAS)琼脂扩散实验证实IsrR还增强铁载体活性,ΔfurΔisrR双突变体的铁载体活性显著低于Δfur单突变体。

在技术方法上,研究主要采用:1) 基因缺失和回补菌株构建;2) Northern blot分析基因表达;3) 创新性分泌蛋白质组分析技术,包括15N标记外标和DIA质谱;4) 血液琼脂溶血实验定量毒力;5) CAS琼脂扩散法测定铁载体活性。

研究结果部分,"IsrR以SaeRS非依赖方式激活hla表达"小节显示,蛋白质组数据中Hla在isrR表达株中升高9倍,但生物信息学预测未发现IsrR与hla mRNA直接互作。Northern blot证实isrR缺失导致hla转录下降,且该效应在缺氧条件下持续存在。"IsrR增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活性"部分通过定量溶血实验证明,ΔisrR溶血面积显著减小,而Δfur因组成型表达isrR呈现更高活性。

"IsrR对溶血活性和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与Sae系统活性相关"部分揭示,ΔsaePQRS突变体溶血活性与Δhla相当,且isrR过表达不能恢复Δsae的溶血缺陷。Northern blot显示isrR还上调其他SaeR靶基因(coa、chp、saeP)表达。分泌蛋白质组分析发现IsrR通过Sae依赖性机制上调12种SaeR调节子蛋白,包括免疫逃逸因子Ecb、Efb等。

"IsrR引起Sae依赖和非依赖的分泌组变化"通过ROPECA统计分析鉴定出86个IsrR调控蛋白,其中15个为预测靶标。新发现的负调控靶标包括脂蛋白Lpl9(可能影响宿主细胞侵袭)和噬菌体PVL orf39样蛋白;正调控靶标含Flotillin FloA(膜微结构域支架蛋白)。值得注意的是,丝氨酸蛋白酶样蛋白(SplB-F)在Δsae背景下仍受isrR上调,提示存在Sae非依赖途径。

"IsrR影响血红素和铁载体摄取系统蛋白水平"部分显示,IsrR上调IsdA-E、IsdH等血红素摄取系统组分,并增强铁载体活性。特别发现参与葡萄螯合素摄取的CntA和葡萄螯合素B受体SirA水平降低,但多数铁获取系统mRNA未被预测为IsrR直接靶标,暗示存在间接调控网络。

讨论部分强调,IsrR通过双重机制连接铁代谢与毒力:一方面通过抑制TCA循环酶(如citB、sdhA等)和呼吸链组分改变细胞代谢状态,可能影响膜脂肪酸组成从而激活SaeS激酶;另一方面通过调控CcpE等靶点上调Isd系统表达。这种协同调控使细菌在铁限制时同步启动毒力程序(如溶血素)和铁获取系统,破解宿主"营养免疫"。研究还拓展了对sRNA功能的认识——除经典的翻译抑制外,IsrR可通过靶标mRNA非翻译区实现正调控(如splA)。

该研究的创新价值在于:1) 首次阐明IsrR-SaeRS-Hla轴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中的核心作用;2) 开发适用于高变分泌蛋白质组的定量方法;3) 为针对铁代谢-毒力交叉节点的抗菌策略提供新靶点。正如作者指出,IsrR如同"分子桥梁",使病原菌能智能协调环境感知与攻击程序,这一发现对理解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机制具有重要启示。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