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交加!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回应论文造假一事

时间:2019年11月21日
来源:搜狐

编辑推荐:

曹晓风、曹雪涛、高福等24位中国学者增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这也是中国科学家当选人数最多的一次。

广告
   X   

11月15日起,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被曝18篇论文造假,论文实验图片有PS痕迹等消息在网上热传。截止发稿时止,在最初曝出曹雪涛论文造假的国外学术交流在线平台PubPeer上,能检索到有上述图像异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涛的论文已超过40篇。

11月16日,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第二十二次院士大会在京召开。曹晓风、曹雪涛、高福等24位中国学者增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这也是中国科学家当选人数最多的一次。

对于网传曹雪涛院士论文造假一事,在这些以曹雪涛为作者或者通讯作者的论文里,出现了两次实验结果图像完全一致;一幅实验图中,局部点图多次“复制、粘贴”,两幅实验图中,部分一致,部分疑似有增添、删减等PS操作的现象。

对于这些质疑,曹雪涛于15日下午回复《中国新闻周刊》时表示,“我现在刚到上海实验室,要把这些事情查一下。我知道大家关注这个事情,查完了,我会给大家一个回复。”

这些被疑造假的论文发表时间从2003年一直延续到2018年,绝大部分在曹雪涛供职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期间发表。文章多见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免疫学杂志》、《生物化学杂志》等国内外期刊,还有文章发表在自然出版集团主办的《自然-免疫学》,另有一篇论文2014年被《科学》杂志收录。

曝出曹雪涛论文图像异常的人,是曾供职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Elisabeth Bik博士。Elisabeth Bik对《中国新闻周刊》说,2016年起,她就辞掉工作,专职调查各类论文图像异常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

伊丽沙白·比亚克的质疑

对此,Elisabeth Bik称,“《临床癌症研究》是高影响因子的杂志(2017年影响因子10.2),我认为更好的举措应该是撤稿。”

不少网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阐释这件事可能的原因。众所周知,不论是研究生导师还是博士生导师,在学生论文指导上,真正用心并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的并不多。这也导致了一种极其尴尬的现象,就像下图中网友所表述的那样:

但如果质疑属实,确实存在学术造假行为,那么就算只是挂名,也难辞其咎。毕竟导师的职责在那儿,如果没有履行职责,那就是自身的问题。此外,也有知乎网友从专业的角度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这篇论文级别很高,而对于这种高级别论文,如果实验特别顺利,获取完整的数据也需要1-2年的时间,但是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往往不会这么顺利,常常因为某个细节的实验技术在该实验上适应性的问题,从而需要不断尝试或者更换其他新的方法。


曹雪涛 免疫学专家。目前,任南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1964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7岁就读于第二军医大学,26岁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博士学位。两年后,曹雪涛破格晋升为当时我国最年轻的医学教授,32岁晋升为博士生导师,33岁担任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41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日前获得欧亚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是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德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兼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生命科学联合体主席、亚太免疫学会联盟秘书长、中国免疫学会秘书长、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此外,曹雪涛任职多家学术刊物,创办《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并任主编,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共同主编、任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副主编, 任Cell、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Science Advances、eLife、Cell Research等编委。曹雪涛以通讯作者在Cell、Nature、Science、Nature Immunology、Cancer Cell等发表SCI论文230余篇,引用1万余次。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