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创新性地提出利用肌肉盲样蛋白(MBNL)依赖性可变剪接外显子(DMXon)构建腺相关病毒(AAV)兼容调控元件,通过响应疾病相关RNA毒性水平动态调节MBNL1治疗蛋白表达。研究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M1)细胞和小鼠模型中验证了该系统的双重功能:在骨骼肌改善肌强直症状的同时,通过负反馈机制预防心脏毒性,为多系统受累疾病的精准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M1)是由DMPK基因3'非翻译区CTG重复扩增引起的多系统疾病,其核心病理机制为异常CUG重复RNA通过 sequestration(隔离)肌肉盲样蛋白(MBNL)导致剪接紊乱。虽然病毒载体基因治疗在神经肌肉疾病中取得突破,但DM1的临床异质性和MBNL过表达的心脏毒性制约了治疗窗口。本研究旨在开发响应MBNL活性的自调控基因元件DMXon,实现疾病严重程度依赖的治疗输出。
研究团队从7个MBNL依赖性剪接事件中筛选出动态范围最大的LDB3外显子8、MBNL1外显子5和NFIX外显子7,通过插入Kozak序列改造为翻译调控元件。在四环素诱导的HA-MBNL1 HEK293细胞模型中,原始版本显示剂量依赖性外显子跳跃(ΔPSI达50%)。通过截短内含子区域优化后,获得高灵敏度(DMXon-Lo)和高阈值(DMXon-Hi)两个版本,其中DMXon-Lo-V2通过删除18bp内含子沉默子区域(Del2突变)维持了动态范围。
在表达220个CTG重复的HSALR转基因小鼠中,肌肉特异性CK8启动子驱动的AAV9载体表现出组织特异性调控:
骨骼肌响应:DMXon-Hi-V2在股四头肌显示27%的ΔPSI,显著改善肌强直(EMG放电减少60%)和Clcn1外显子7剪接异常
心脏保护:全身递送后,DMXon-Lo-V2.MBNL1组小鼠左室射血分数保持55±3%,而组成型表达组4周内全部死亡
剂量效应:DMXon-Hi需要更高MBNL浓度激活(EC50=4.2 ng/ml),适合严重表型矫正;DMXon-Lo则对低MBNL敏感(EC50=1.1 ng/ml)
利用先天性DM1患者iPSC来源的肌管(1700 CTG重复),DMXon-Lo展现出更显著的调控能力:患者细胞外显子包含率达64%,经MBNL1治疗后降至23%,而同源对照仅8%。长读长测序证实polyA信号插入成功消除了毒性RNA核灶。
该研究首次实现:
利用内源性剪接网络构建闭环调控系统
通过不同EC50元件匹配疾病严重程度
在AAV载体中保留<1kb的紧凑结构
当前局限在于HSALR模型骨骼肌响应较弱(ΔPSI<15%),未来需在MBNL1敲除等严重模型中测试。该策略可扩展至其他RNA毒性疾病,为动态调控的基因治疗提供范式。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