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土壤传播蠕虫控制规划中粪类圆线虫诊断整合的可行性与流行率评估

时间:2025年10月2日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编辑推荐:

为解决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在土壤传播蠕虫(STH)控制规划中诊断缺失的问题,研究人员在卢旺达开展社区横断面研究,评估WHO推荐诊断技术(Baermann法、琼脂平板培养APC和快速诊断测试RDT)的整合可行性。结果显示,尽管寄生虫学检测需强化培训,但RDT易于实施,两地流行率分别为1.1%和3.9%,证实整合诊断可行且成本可控,为NTD整合控制提供实践依据。

广告
   X   

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作为一种常被忽视的土壤传播蠕虫(Soil-Transmitted Helminths, STH),感染着全球约3至6亿人。这种寄生虫通过粪便污染的环境传播,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尤为猖獗。虽然许多感染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但免疫抑制患者可能面临危及生命的超感染综合征,伴发菌血症或脑膜炎。遗憾的是,由于诊断技术复杂、症状非特异性及流行病学数据缺乏,粪类圆线虫病的真实负担长期被低估。
2024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首份粪类圆线虫病公共卫生控制指南,推荐使用Baermann沉淀法或琼脂平板培养(Agar Plate Culture, APC)估计流行率,并在达到阈值时实施伊维菌素(ivermectin)的大规模药物治疗(Mass Drug Administration, MDA)。然而,这些寄生虫学技术操作复杂、耗时长,需要专业培训,而抗体检测法虽简便却尚未广泛应用。如何将粪类圆线虫诊断整合到现有STH和控制规划中,成为亟待解决的实操难题。
在此背景下,由Eliah Shema、Francesca Tamarozzi、Dora Buonfrate等多国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Integration of diagnostics for 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 into the soil-transmitted helminths control programme in Rwand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卢旺达为试点,评估了将粪类圆线虫特异性诊断技术整合到国家STH和控制项目中的可行性,并估算了当地流行率,为全球类似地区提供了实践范本。
研究团队在卢旺达的Gisagara和Rubavu两个地区开展了社区横断面调查,招募了1415名参与者,包括学龄儿童(SAC)和成人。关键技术方法包括:培训36名实验室技师掌握Baermann、APC和新型免疫色谱快速诊断测试(RDT;Strongy IgG4 Detect™ Rapid Test, InBios)操作;通过问卷评估技术难度与安全性;计算各诊断方法的成本;以Baermann与APC组合为参考标准估算流行率;采用实时PCR(进行中)作为后续准确性验证的补充。
结果
技术人员评估与培训需求
36名实验室技术人员中,多数无Baermann(100%)或APC(93.3%)操作经验。通过三阶段(培训后、模拟后、实地工作7天后)问卷评估,发现Baermann和APC的多个步骤(如样本处理、幼虫识别)最初被标记为“困难”或“非常困难”,主要原因包括训练不足、技术问题和幼虫鉴别挑战。然而,随着结构化培训(含真实样本实操)推进,到第三评估点时,无任何步骤再被报告为困难,表明熟练度显著提升。相反,RDT(使用指血或静脉血浆)因操作类似疟疾测试且无需复杂培训,被一致认为易于实施,无安全顾虑。
成本分析
每样本的材料与设备成本分别为:Baermann 1.77欧元、APC 1.53欧元、RDT(静脉血浆)1.53欧元、RDT(指血)1.24欧元,均低于Kato Katz(KK;1.95欧元)。整合STH筛查后,处理72样本的总成本(含人工)显示:KK单独为459.88欧元;KK+Baermann增加64.6%(756.79欧元);KK+APC增加70.0%(782.19欧元);KK+RDT(指血)增加42.1%(653.41欧元)。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28.8%-35.9%,人工成本占比突出,凸显了实地调研中全面成本评估的重要性。
感染流行率
基于Baermann与APC组合(视为真阳性),Gisagara地区粪类圆线虫感染流行率为1.1%(95% CI: 0.5-2.3%),Rubavu为3.9%(95% CI: 2.6-5.7%)。RDT结果与之相似(分别为1.4%和3.6%)。成人感染率略高于SAC,但无统计学差异。详细数据见表3。
**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首次在卢旺达STH和控制规划中系统评估了粪类圆线虫诊断整合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参与者依从性高,所有诊断技术均可顺利实施,但寄生虫学方法(Baermann和APC)需 intensive training(强化培训),特别是幼虫鉴别环节,这在钩虫共流行区尤为关键。RDT则展现了操作简便、培训需求低、结果快速的优点,符合WHO关于Strongyloides诊断目标产品特征(TPP)的要求。
流行率数据与当地历史研究(1.9%)存在差异,可能源于既往诊断方法(如直接涂片、血琼脂培养)灵敏度不足或误判,而非伊维菌素干预(卢旺达从未实施MDA)。值得注意的是,RDT在成人中表现与粪便检测一致,但在SAC中可能存在差异,或因儿童抗体反应较弱,需进一步结合PCR验证准确性。
成本效益分析表明,RDT若具备良好特异性(≥72%),可能比Baermann更经济。本研究为NTD整合控制提供了关键见解:尽管添加粪类圆线虫诊断会增加成本(RDT整合成本增加42.1%,寄生虫学法则达65%以上),但通过共享样本、物流和基础设施,可实现成本分摊。研究局限性包括流行率较低影响培训效果、未量化误判率、未评估伊维菌素分发挑战等。
总之,这项工作证实了在资源有限地区实施WHO粪类圆线虫控制指南的可行性,强调了 tailored training(针对性培训)和成本优化的重要性,为全球类似环境的NTD整合管理提供了实践框架与数据支撑。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