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新平台,可深入了解此类染色体异常是如何形成的。这项成果于10月29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最终有望帮助科学家了解癌症的起源。
体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会导致广泛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并促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尽管染色体异常(CA)已被证实与有丝分裂错误相关,但人类细胞中染色体异常形成的潜在机制及其发生率仍知之甚少。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新平台,可深入了解此类染色体异常是如何形成的。这项成果于10月29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最终有望帮助科学家了解癌症的起源。
通讯作者、EMBL高级科学家Jan Korbel指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侵袭性癌症的主要驱动因素,与患者死亡、转移、复发和化疗耐药高度相关。我们想了解哪些因素决定了细胞会发生染色体改变,以及正常细胞分裂时这种异常的发生速率是多少。”
染色体异常会导致癌症,这并非新观点。事实上,早在一百多年前,德国科学家Theodor Boveri就基于显微镜结果首次提出假设,认为细胞内异常的染色体成分会促进癌症的发展。
然而,由于特定时间只有一小部分细胞表现出染色体异常,而且这些细胞通常会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死亡(或被清除),因此检测这些细胞始终是个难题。科学家们必须在显微镜下手动识别这些细胞,且每次只能分离出极少数细胞进行后续分析。
为此,Korbel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共同开发出一种全新平台。这个名为“机器学习辅助基因组学与成像融合”(MAGIC)的系统融合了自动化显微镜、单细胞测序和人工智能技术。
从本质上说,MAGIC系统的工作原理就像一场全自动的激光枪战游戏。它能自动识别出具有特定可见特征的“敌人”,也就是细胞。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重点关注了微核(micronucleus)结构。微核是细胞内微小的封闭区室,其中包含从基因组主体上断裂的部分DNA片段。含有微核的细胞往往会产生新的染色体异常,这使得它们更容易癌变。
一旦检测到含有微核的细胞,系统就会用激光对其进行“标记”。为此,科学家们使用了一种光转换染料,这是一种荧光分子,在光照下会发生化学变化,进而改变其发光颜色。
MAGIC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利用自动化显微镜拍摄一系列细胞样本的图像。然后,机器学习算法会扫描这些图像,这种算法是在人工注释的微核细胞数据集上训练的。
当算法识别出含有微核的细胞时,会将其位置信息反馈给显微镜,并指示显微镜专门照射这些细胞,从而对其进行永久标记。之后,可以利用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轻松分离出这些标记细胞,并对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比如分析其基因组。
MAGIC系统将以往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的微核细胞检测过程自动化,让科学家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研究此类细胞。利用这种方法,人们可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分析近10万个细胞。
研究团队利用MAGIC技术分析了正常人类培养细胞中的染色体异常。结果表明,超过10%的细胞分裂会导致某种自发性染色体异常,而当特定基因(抑癌基因p53)发生突变时,这一比例几乎翻倍。
他们还研究了其他染色体异常形成的诱因和影响因素,例如染色体中双链DNA断裂的存在及其位置。
据介绍,MAGIC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尽管本研究中科学家们训练它来识别含有微核的细胞,但理论上,该算法可以在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集上训练,以检测不同细胞特征。
“只要你拥有一个可通过观察与“普通”细胞区分开来的特征,你就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来训练系统进行检测。因此,我们的系统有望推动生物学众多领域的未来发现,” Korbel谈道。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