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AV条形码测序技术高通量筛选心脏特异性启动子优化基因治疗策略

时间:2025年7月21日
来源:Gene Therapy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心脏基因治疗中启动子选择的关键问题,通过创新性应用AAV barcode-seq技术,系统评估了六种心脏特异性启动子(包括cTnT、NCX等)在多种模型中的表达特性。研究人员采用AAV2/6/9三种衣壳包装启动子工具包,在hiPSC-CMs、NRVMs等体外模型及小鼠、猪等四种动物模型中开展平行比较,发现cTnT启动子兼具高效心脏表达与低肝脏泄漏特性。该研究为优化AAV载体设计提供了重要技术平台,对提高心脏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广告
   X   

心脏基因治疗领域长期面临着一个关键瓶颈:如何实现治疗基因在心肌细胞的高效特异性表达?尽管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已成为基因递送的主力军,但临床转化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衣壳的组织靶向性外,表达盒设计中的启动子选择同样至关重要。目前超过50%的临床试验仍采用泛组织表达的CMV启动子,这种"一刀切"的策略往往导致肝脏等非靶组织的基因泄漏表达,可能引发免疫毒性等问题。虽然已有研究尝试比较不同启动子的性能,但传统方法每次只能测试单个载体,效率低下且难以实现多模型平行比较。

来自澳大利亚Westmead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Gene Therapy》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首次将AAV barcode-seq技术应用于心脏启动子的高通量筛选。这项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了包含六种心脏特异性启动子(心肌肌钙蛋白T(cTnT)、钠钙交换体(NCX)、α-肌球蛋白重链(aMHC)等)的AAV工具包,每种启动子驱动GFP表达并携带独特条形码,使得所有载体可以混合后同时转导细胞,通过测序解码各启动子的相对活性。研究人员在hiPSC来源心肌细胞(hiPSC-CMs)、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NRVMs)等体外模型,以及小鼠、大鼠、绵羊和猪四种动物模型中系统评估了这些启动子的性能,发现cTnT在保持心脏高表达的同时肝脏泄漏最低,是理想的候选启动子。

研究团队采用了多项关键技术:1)构建含18种独特条形码的AAV载体库,实现启动子性能的平行比较;2)应用Snakemake生物信息学流程处理NGS数据,通过表达指数(Expression Index, EI)量化启动子效率;3)多物种验证策略,涵盖hiPSC-CMs、NRVMs等细胞模型及小鼠至猪的进化跨度;4)创新性采用导管介导的心肌内注射实现大动物心脏靶向递送。这些方法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

【NCX和cTnT在心肌细胞富集培养模型中表现最佳】体外实验显示,在hiPSC-CMs和NRVMs中,NCX和cTnT的转导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心脏启动子,仅次于泛组织表达的CMV。值得注意的是,cTnT在肝癌细胞系HuH7中几乎无表达,验证了其严格的心脏特异性。

【cTnT在小动物模型中展现心脏偏好性】小鼠和大鼠实验揭示了一个有趣现象:虽然aMHC在心脏表达最强,但在肝脏也有明显泄漏;而cTnT在保持较高心脏表达(EI>0.4)的同时,肝脏活性显著降低。这种"高心脏、低肝脏"的表达谱使其成为系统给药策略的理想选择。

【大动物模型验证cTnT卓越性能】在更具临床相关性的猪和绵羊模型中,cTnT的表现尤为突出。通过NOGA导管系统实现心肌精准注射后,cTnT驱动的表达水平仅次于CMV,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织特异性启动子,这一发现在两种衣壳(AAV6和AAV9)中均得到重复。

研究结论部分强调,这项研究建立了首个基于NGS的心脏启动子高通量筛选平台,其创新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条形码技术实现了多启动子的平行比较,将传统数周的工作压缩至单次实验;其次,跨物种验证策略揭示了启动子性能的保守性与差异性,如aMHC在啮齿类表现优异但在大动物中稍逊;最重要的是,发现cTnT启动子兼具高效性与特异性,其-375至+43区域已证实含有足够的心肌特异性调控元件。这些发现为临床级AAV载体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特别是针对需要长期表达的遗传性心脏病治疗。

讨论部分深入分析了该技术的转化价值:与目前处于II期临床试验的AAV2i8衣壳改造策略相比,cTnT启动子的应用提供了另一种降低肝脏毒性的思路;结合近期报道的miRNA脱靶技术,可望实现"双保险"的特异性调控。研究人员也指出,未来需要进一步评估cTnT在人类肝脏模型中的泄漏情况,并探索其与新型合成启动子(如SPc5-12)的组合效果。这项研究不仅为心脏基因治疗提供了优选启动子,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个可扩展的技术平台,可用于评估其他组织特异性调控元件,推动精准基因治疗的发展。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