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针对肩袖相关肩痛(RCRSP)患者过度影像学检查的问题,澳大利亚研究团队开发了符合国际标准的患者决策辅助工具(PDA)。通过混合方法研究,纳入39名患者和20名医疗专业人员的反馈,开发出高接受度(74-98%)的工具,能有效引导患者做出知情决策,37%使用者认为其存在反影像学倾向。该研究为减少不必要影像检查提供了循证工具,潜在年节约澳大利亚医疗支出1870万澳元。
肩部疼痛作为第三大常见肌肉骨骼问题,终身患病率高达67%,其中肩袖相关肩痛(RCRSP)占比最高。尽管国际临床指南明确建议在无"红旗征"时应优先尝试6周保守治疗,但澳大利亚全科医生(GP)对RCRSP患者的影像学转诊率仍高达50%,这种临床实践与指南的背离每年造成约1870万澳元的医疗资源浪费。过度影像学检查不仅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手术干预,更会引发患者的心理焦虑和不良预后。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肌肉骨骼研究中心联合多学科团队,开发了符合国际患者决策辅助标准(IPDAS)的肩痛影像学决策工具。这项发表在《Molecular Therapy》的研究采用混合方法设计,通过四轮迭代开发流程,整合了20名医疗专业人员和19名患者的深度访谈数据,以及69份可接受性问卷反馈。研究团队运用主题分析法处理定性数据,描述性统计处理定量数据,并采用用户中心设计11项指标(UCD-11)评估工具质量。
在"决策工具开发"部分,研究团队基于前期肩峰下减压手术决策辅助工具,创建了包含影像类型、检查流程、替代方案等核心信息的初版工具。通过多轮专家反馈,最终版本达到IPDAS 6项核心标准、10项偏倚控制标准和23项质量标准的全符合要求。
"参与者特征"显示,受访医疗专业人员涵盖物理治疗师(35%)、全科医生(35%)、整脊师(20%)和整骨师(10%),平均从业年限19年。患者代表中47%从未接受过肩部影像检查,症状中位持续时间1.1年。
"工具可接受性"结果表明,74-98%的患者认为各模块信息优秀或良好,但37%感觉内容存在反影像学倾向。医疗专业人员给予4/5分的中位评分,但67%对"比常规方法更能促进知情决策"持中立态度。临床场景测试中,100%患者表示工具影响其检查决策,80%医疗人员愿意临床应用。
"关键争议点"分析揭示了三个核心分歧:关于工具长度,81%患者认为适中,但部分临床医生希望更简洁;关于病理图示,有观点认为可能引发焦虑,但多数认可其教育价值;关于"观察等待"选项,虽符合IPDAS标准,但部分医生担忧患者接受度。
这项研究开发的决策辅助工具首次为RCRSP影像学决策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其创新性体现在:整合可视化流行病学数据(如无症状人群肌腱异常率),采用图标阵列呈现检查获益与风险,配套开发临床诊断指南。未来需通过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其实际减少不必要影像检查的效果,并解决37%使用者感知的工具偏倚问题。该工具为实施肌肉骨骼疾病价值医疗(value-based care)提供了可行路径,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