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篇研究通过两项冈比亚队列研究,首次揭示了针对化脓性链球菌(S. pyogenes)保守疫苗抗原(如SpyCEP、SLO、SpyAD)的抗体反应与自然保护力的关联。研究证实,2岁以下儿童在咽喉/皮肤感染或无症状携带后IgG水平显著升高,且高水平的抗保守抗原IgG(独立于M蛋白抗体)与降低细菌培养阳性事件风险相关,为全球疫苗开发提供了关键免疫学依据。
化脓性链球菌(S. pyogenes)每年导致50万人死亡,其中低收入地区风湿性心脏病(RHD)是主要死因。疫苗研发的核心障碍在于对自然保护性免疫机制的认知不足,尤其是针对咽喉炎和脓皮病的免疫保护。现有疫苗策略聚焦于两种路径:多价M蛋白疫苗(针对275种以上血清型)和保守抗原疫苗(如SpyCEP、SpyAD、SLO等),但后者在人体中的保护作用尚未明确。
研究整合两项冈比亚队列:
母婴配对队列:94对母婴,追踪婴儿出生至1岁血清IgG动态;
家庭纵向队列(SpyCATS):442名参与者(58%为<18岁儿童),通过每月采样和症状触发检测,记录108例疾病事件(16例咽喉炎/91例脓皮病)和90例携带事件。
母源抗体转移:除GAC特异性IgG外,其他保守抗原(SLO、SpyAD等)的胎盘转移效率接近100%。
首次暴露证据:23%婴儿在6-11月龄出现≥2抗原的IgG显著升高(>0.5 log10 RLU ml−1),提示早期感染。
年龄相关模式:IgG水平在5岁前快速上升并平台化,成年后部分抗原(如SLO)抗体逐渐衰减。
最强应答群体:2岁以下儿童在咽喉/皮肤疾病或无症状携带后,IgG增幅最大(0.25-0.54 log10 RLU ml−1),成年人的应答较弱。
功能验证:高水平的抗SLO IgG与溶血抑制活性强相关(r=0.78),抗SpyAD IgG与THP-1细胞吞噬增强显著关联(r=0.81)。
保守抗原的保护阈值:通过分段回归模型确定,IgG水平超过特定阈值时,SpyCEP(70,643 RLU ml−1)、SLO(39,209 RLU ml−1)和SpyAD(65,454 RLU ml−1)分别使45天内感染风险降低75%、94%和66%。
协同效应:针对≥2抗原的抗体水平超过33%保护阈值时,风险进一步降低53%。
M蛋白抗体的局限性:尽管同源M肽抗体在感染后显著升高,但其保护作用受限于冈比亚地区极高的emm型多样性,且与保守抗原抗体的保护效应相互独立。
接种时机:鉴于婴儿期频繁暴露和抗体动态,5岁前接种可能更有效阻断RHD的免疫病理进程。
抗原选择:保守抗原疫苗可规避M蛋白的血清型限制,尤其适合高多样性地区。
功能验证:抗体水平与体外中和/吞噬功能的高度一致性,支持将这些抗原作为临床终点的替代标志物。
样本量限制了对咽喉炎/脓皮病特异性保护的分析,且未评估T细胞免疫的作用。未来需通过疫苗试验和标准化抗体检测,进一步验证这些抗原作为保护性相关因子的潜力。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