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乳酸化修饰在癌症生物学中的作用:开启研究与治疗的新途径

时间:2025年8月21日
来源:Cancer Communications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系统阐述了乳酸化修饰(lactylation)在肿瘤生物学中的多重作用机制,揭示了其通过整合表观遗传(H3K18la等组蛋白修饰)和非表观遗传调控(非组蛋白PTMs),驱动肿瘤代谢重编程(Warburg效应)、免疫抑制(TAMs极化、PD-L1上调)和微环境重塑的关键角色,为靶向乳酸-MCTs-LDHA-乳酸化轴(GPR81/p300/HDACs)的抗癌策略提供了新视角。

广告
   X   

乳酸化修饰:连接代谢与表观遗传的癌症调控枢纽

引言

肿瘤的发生发展涉及基因突变、信号通路改变和微环境互作的复杂过程。近年研究发现,乳酸不仅是糖酵解的终产物,更作为信号分子通过新型翻译后修饰——乳酸化修饰(lactylation)调控肿瘤进程。2019年组蛋白乳酸化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乳酸生物学功能的认知。

乳酸代谢与肿瘤微环境

肿瘤细胞通过Warburg效应大量产生乳酸,其浓度在肿瘤微环境(TME)中可达10-30 mM。乳酸通过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4)穿梭,形成"代谢共生":缺氧区肿瘤细胞分泌乳酸,富氧区细胞通过MCT-1摄取乳酸用于氧化磷酸化(OXPHOS)。乳酸同时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GPR81),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血管生成和PD-L1表达。

乳酸化修饰的分子机制

乳酸化包括组蛋白(如H3K9la、H3K18la)和非组蛋白修饰。其"写入"酶包括p300/CBP和AARS1/2,"擦除"酶主要为HDAC1-3和SIRT家族。在肝癌中,CCNE2-K348la通过SIRT3去修饰抑制肿瘤生长;而结直肠癌中NSUN2-K356la通过m5C修饰形成正反馈环。乳酸化与乙酰化竞争相同位点,但动力学更缓慢(24小时达稳态),构成"乳酸时钟"调控M1-M2巨噬细胞转换。

癌症代谢重编程的驱动者

乳酸化通过多重机制促进代谢重编程:

  1. 1.

    正反馈循环:在肾透明细胞癌中,VHL缺失→H3K18la→PDGFRβ↑→糖酵解↑→乳酸↑

  2. 2.

    酶活性调控:ALDOA-K230/322la减弱与DDX17结合,维持肝癌干细胞特性

  3. 3.

    表观遗传重塑:H3K18la通过YTHDC1稳定m6A修饰的NEAT1,激活脂代谢基因SCD

免疫微环境的调控开关

乳酸化深刻塑造免疫抑制性TME:

• T细胞:H3K9la通过IL-11/JAK2/STAT3通路抑制CD8+T细胞功能

• 巨噬细胞:乳酸诱导H3K18la上调METTL3,通过m6A激活JAK1/STAT3通路促进IL-6分泌

• Treg细胞:moesin-K72la增强TGF-βR1结合,激活SMAD3信号

治疗策略与展望

靶向乳酸化网络的治疗策略包括:

  1. 1.

    代谢干预:LDHA抑制剂FX11、MCT-1抑制剂AZD3965

  2. 2.

    表观调控:p300抑制剂A-485联合PD-L1阻断剂

  3. 3.

    免疫协同:VB124抑制MCT-4增强PD-1疗效

    未来需探索乳酸化在转移中的时空动态,开发亚型特异性抑制剂,并整合单细胞多组学解析微环境异质性。

结论

乳酸化修饰作为代谢-表观遗传交叉调控的核心节点,为理解肿瘤进展提供了新范式。靶向这一通路有望突破当前癌症治疗的瓶颈,实现代谢重编程与免疫微环境的协同调控。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