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自去年发布以来,由 EPFL 开发的开源平台 BindCraft 已经颠覆了蛋白质设计领域。
蛋白质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影响着从细胞信号传导、生长到免疫反应等方方面面,因此,控制这些相互作用的能力对生物学家来说至关重要。研究人员已经利用神经网络帮助开发了一种名为“结合剂”的新型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够与治疗相关的靶点结合,就像我们的免疫系统利用抗体结合病原体一样。但是,这些系统利用深度学习,根据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的形状,因此需要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
“传统的结合剂发现方法需要筛选数以万计的候选蛋白质,这需要实验能力和计算专业知识,但并非每个实验室都能负担得起或拥有这些能力,” EPFL工程学院Bruno Correia领导的蛋白质设计与免疫工程实验室(LPDI)的博士生Lennart Nickel说道。“BindCraft的诞生源于我们想要开发一种更易于使用、用户友好的工具,只需测试少量蛋白质即可获得结合剂。”
EPFL 团队没有将氨基酸序列输入神经网络,并煞费苦心地筛选出最合适的结合物,而是与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合作,利用输入 Google DeepMind 的 AlphaFold2 系统的结构,根据一组所需的功能特性(例如与特定目标的结合)生成新结合物的序列。
逆向工程
“通过 BindCraft,我们从一开始就使用蛋白质结构预测网络对当前流程进行逆向工程,以生成具有我们所需特性的新型粘合剂,”博士生 Christian Schellhaas 解释道。
BindCraft 专注于少量结合剂设计,而非对大量候选物进行高通量筛选,从而提高了蛋白质设计的效率和大众化程度。该团队最近与瑞士、美国和荷兰的研究人员合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在这项研究中,该团队验证了旨在与十几种生物技术和治疗分子相互作用的结合剂,这些分子包括用于将治疗基因递送至靶细胞的腺相关病毒 (AAV)、用于基因编辑应用的 CRISPR-Cas9 核酸酶以及某些常见过敏原。总体而言,实验表明,该团队的结合剂与预期靶标的平均成功率为 46%,从而有可能实现更佳的治疗控制。
“对于AAV,我们的想法是使用这些新型结合剂,使基因仅传递到特定的细胞和组织,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潜在副作用的风险。对于CRISPR-Cas9,我们的结合剂可以阻止其基因编辑活性,并阻止其在不该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发挥作用,”第一作者、LPDI科学家Martin Pacesa解释说。
自去年秋天首次以预印本形式发布 BindCraft 以来,该平台已经得到了生物学界的迅速而热烈的欢迎,并引发了用户对修改和附加功能的要求。
“我们的工具被如此迅速地采用,这让我们感到惊讶——它甚至已经在工业界投入使用。用户的反馈极大地激励了我们继续开发方法。我们已经开始着手调整 BindCraft,使其适用于肽类等较小的治疗相关分子,”Pacesa 说道。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