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综述系统阐释了免疫衰老(Immunosenescence)在ME/CFS病理机制中的核心作用,通过慢性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HPA轴抑制及β2-肾上腺素能失调等多维度分析,揭示了跨器官信号传导导致系统性疲劳的生物学基础,为靶向免疫代谢网络的整合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肌痛性脑脊髓炎/慢性疲劳综合征(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ME/CFS)是一种以持续性疲劳为特征的衰弱性疾病,其机制尚未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衰老(Immunosenescence)——即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下降的现象——与疲劳的发生和持续存在关联。
本综述综合临床与实验数据,探讨免疫衰老如何参与ME/CFS的发生。我们重点关注慢性炎症、衰老免疫表型、线粒体功能障碍及神经内分泌失衡,尤其强调免疫、肌肉、神经内分泌与血管系统之间的适应不良性交互作用(maladaptive crosstalk)。
衰老的免疫细胞驱动慢性炎症,损害线粒体ATP生成并促进肌肉分解代谢。与此同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xis)功能抑制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energic)功能障碍加剧了免疫失调与能量代谢失衡。这些过程共同说明,免疫衰老如何维持了系统疲劳背后的病理性跨器官信号传导。
免疫衰老为理解ME/CFS中免疫、代谢与神经内分泌失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认识到跨器官通信机制突显其临床意义,提示可运用细胞因子(cytokines)和耗竭标志物(exhaustion markers)等生物标志物,并支持以免疫和代谢网络为靶点的整合治疗策略。
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