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近日,央视网又报道了青岛海关查获一批5000吨、价值2.3亿元的特大走私海鲜案,引人注目的是报道称,其中虾夷扇贝柱等冻水产品部分来自日本“福岛附近海域”,这不禁让人将两种联系了起来。
2011年3月出现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爆炸核泄漏事件,是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海洋放射性污染事故。事后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到了海洋,大气,土壤中,备受各国民众的关注。
近日,央视网又报道了青岛海关查获一批5000吨、价值2.3亿元的特大走私海鲜案,引人注目的是报道称,其中虾夷扇贝柱等冻水产品部分来自日本“福岛附近海域”,这不禁让人将两种联系了起来。
自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国内采取了多项措施,如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从日本进口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管的公告》,禁止从福岛等12个都县进口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即使是进口日本其他地区食品、饲料,也面临双重关卡。报检时要提供日本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的证明与原产地证明;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要对进口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进行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口。
福岛核泄漏事件距离今天已经过去了8年,相关海域的辐射影响减少——日本水产厅官网于2014年发布的一份《关于污染水泄漏和水产品的安全性》(中文版)显示,福岛县内海产品2011年4-6月超过放射基准值的比例为57.7%;事故一年后,该比例减小了一半;2013年10-12月,只有1.7%的海产品超过基准值。
但是对于放射性元素来说,生物富集作用比单纯的吸附作用问题大得多。例如福岛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元素铯,其半衰期长达30.17年,随着食物链富集,会在人体潜伏很久。
美国网站safecast(自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日本政府的所有关于辐射值数据的发布均显示一切正常,让日本民众感到了深刻的不安,因此大量的日本人日常会依靠美国网站safecast)检测显示:
(这一张图是日本中北部的辐射值显示图,蓝色表示辐射较低,白黄色表示高强度辐射,单位是μSv/h)
(东京地区辐射值,可以看到核心区域显示紫色,表明辐射值较高)
(环太平洋地区,需要注意的是图片的左边,中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值也开始升高。)
此数据为2014年5月25日数据。网站地址是:http://blog.safecast.org/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