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性困扰量表(SDS)的开发与验证:填补性心理测量空白的关键研究

时间:2025年2月15日
来源:BMC Psychology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现有性困扰测量工具的不足,开发了适用于临床与非临床人群、不分性别与婚姻状态的性困扰量表(SDS)。通过巴基斯坦656名参与者的两阶段研究,验证了量表的单因子结构(8条目)及优异信效度(α=0.911-0.946),发现性困扰与抑郁(r=0.845)、焦虑(r=0.847)显著正相关,与生活满意度(r=-0.972)显著负相关,且男性性困扰显著高于女性(p<0.01)。该研究为跨文化性健康研究提供了新工具。

广告
   X   

在当代心理健康研究中,性满足与性困扰如同硬币的两面,却长期受到不对等的学术关注。尽管性满足已被证实与心理健康、关系质量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其对立面——性困扰(Sexual Distress)的测量工具却存在明显缺口。现有量表或局限于特定性别(如女性性困扰量表),或仅作为大型量表的子维度,缺乏能同时适用于临床与非临床人群的普适性工具。这种测量空白在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尤为突出,例如在巴基斯坦等穆斯林国家,婚姻被视为性表达的唯一合法途径,未婚群体的性压抑可能引发独特的心理社会问题。

为填补这一关键空白,COMSATS大学伊斯兰堡校区的研究团队开展了开创性工作。他们基于对心理困扰构成要素的系统梳理(包括持续烦躁、挫折感、紧张等8个维度),开发出包含8个条目的性困扰量表(SDS)。该量表采用5点李克特评分,总分越高表明性困扰越严重。研究团队通过两阶段验证研究(n=656)证实,SDS不仅具有优异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0.911-0.946),其单因子结构也得到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的支持(CFI=0.913)。更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首次在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揭示了性困扰与心理健康指标的强关联性:与抑郁(r=0.845)、焦虑(r=0.847)呈显著正相关,与生活满意度(r=-0.972)和情绪表达(r=-0.935)呈显著负相关。这些发现为理解性困扰的心理社会机制提供了新视角,相关成果发表在《BMC Psychology》期刊。

研究采用的关键方法包括:1)基于文献综述构建初始12项条目,经5名专家小组评估确立表面效度(Cohen's加权κ=0.850);2)在巴基斯坦未婚成年人中分两阶段采样(n=263和n=393),采用方便抽样法获取大学学生样本;3)通过EFA和CFA验证因子结构,并计算比较拟合指数(CFI)等指标;4)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42)、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和情绪表达量表(EES)检验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

研究结果部分呈现以下重要发现:

量表开发与验证:EFA提取出特征值>5.48的单因子结构,解释68.5%方差,所有条目因子负荷>0.664。CFA进一步确认模型拟合良好(GFI=0.924),条目间相关性0.670-0.878(p<0.01)。

性别差异:男性性困扰得分(19.31±9.26)显著高于女性(15.57±7.47),效应量中等(Cohen's d=0.448),可能与男性更强的性冲动和社会对男性愤怒的容忍度有关。

相关性分析:性困扰与年龄呈正相关(r=0.564),表明长期性压抑可能加剧困扰程度,但与教育水平无显著关联。

讨论与结论

该研究突破了现有性困扰测量工具的三大局限:性别局限性、临床偏向性和维度单一性。SDS的创新性体现在:1)首次整合性困扰的多维情绪表现(从烦躁到日常生活干扰);2)适用于不同人口统计学群体;3)在集体主义文化中验证了西方性心理理论的适用性。研究发现男性未婚者更高的性困扰水平,挑战了传统"女性更易受性困扰"的假设,这可能源于文化对男性性表达的隐性鼓励。

研究启示深远:临床方面,SDS可作为筛查工具识别高风险个体,预防性困扰引发的抑郁焦虑;文化层面,结果揭示了集体主义文化中未婚群体面临的特殊心理压力,为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未来研究可扩展至已婚人群和农村地区,并探索性困扰与特定精神障碍的因果关系。这项来自巴基斯坦的本土化研究,为全球性健康研究贡献了宝贵的非西方视角。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