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与机器学习在铁死亡研究中的应用:整合数据集和 ML 技术为铁死亡研究带来新契机。通过分析 GEO 和 TCGA 等数据集,研究人员利用 ML 算法构建模型,可预测铁死亡发生可能性、疾病预后及药物敏感性等。研究还发现多个与铁死亡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如 SLC7A11、NCOA4 和 ACSF2 等,这些生物标志物在多种癌症中频繁出现,对调节铁死亡过程至关重要。此外,研究人员创建细胞死亡指数(CDI)评估多种调节性细胞死亡(RCD)途径活性,发现其与肿瘤侵袭性、治疗抵抗及患者预后相关。同时,研究还探索了铁死亡与新发现的细胞死亡方式(如二硫死亡和铜死亡)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它们通过氧化应激和代谢功能障碍相互关联,共同影响肿瘤生物学行为。不过,目前 ML 在铁死亡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预后建模和药物敏感性预测,在诊断应用方面存在不足,且多数模型依赖基因表达数据,对表观遗传和蛋白质组数据的整合较少。
铁死亡在精准肿瘤学中的应用前景:精准肿瘤学旨在根据个体肿瘤的遗传和分子特征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可分析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循环肿瘤 DNA 等成分,为肿瘤分子分析提供更全面、实时的信息,在精准肿瘤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虽然目前铁死亡与液体活检直接相关的研究较少,但研究发现细胞外囊泡(EVs)携带的分子标记物可影响铁死亡敏感性,这为非侵入性监测与铁死亡相关的治疗反应提供了新途径。此外,DNA 甲基化模式在癌症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特定的 DNA 甲基化模式可作为预测肿瘤对铁死亡诱导剂反应的生物标志物。通过分析 ctDNA 中的甲基化修饰,并结合 ML 模型,有望指导铁死亡靶向治疗的患者选择。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铁死亡研究经历了从阐明调控途径到利用 ML 技术开发预后工具,再到有望应用于精准肿瘤治疗的三个阶段。尽管当前面临挑战,但随着多组学技术、液体活检技术和 ML 驱动的分层模型的不断发展和整合,铁死亡研究将更深入地融入精准医学。未来,预计会有更多铁死亡调节剂进入临床试验,其治疗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涵盖缺血 - 再灌注损伤、炎症性疾病等更多领域。铁死亡研究的不断深入,为癌症及其他相关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方向,有望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推动医学领域的重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