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疾病研究领域,暴力行为与严重精神障碍的关联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以往神经影像学研究虽发现暴力和精神病患者存在大脑形态异常,像眶额叶、前扣带回皮质以及杏仁核和海马体等区域体积减小,还有皮质折叠和厚度异常等情况。但由于暴力和精神病的表型多样,不同研究结果差异大,而且传统研究方法多是比较组平均值,无法解释个体差异,导致可能存在的个体大脑偏差及潜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难以被发现。同时,临床和法医专家在做决策时需要针对个体情况,当前研究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挪威奥斯陆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其成果发表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上。
研究人员为探究有严重暴力史且患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SSD-V)、无暴力史的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患者(SSD-NV)、有严重暴力史但无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nonSSD-V)的人群以及健康非暴力参与者(HC)的大脑形态偏离常模的个体模式,运用了规范性建模等技术方法。研究样本来自奥斯陆地区的四个研究项目,包括 TOP、STROKEMRI、uTOP 和 sTOP 研究。参与者被分为四组,对他们进行临床评估,使用多种量表评估精神症状、智商、物质使用情况和精神变态特质等。通过 MRI 数据采集获取大脑图像,利用 Freesurfer 软件处理数据,构建规范性模型并进行统计分析345。
研究结果如下:
- 人口统计学特征:不同组在年龄、智商得分和物质使用(DUDIT)方面差异显著,但在酒精使用(AUDIT)和 PANSS 得分上无差异6。
 
- 极端偏离正常轨迹:SSD-V、SSD-NV 和 nonSSD-V 在皮质区域、皮质厚度和亚皮质区域的极端负向偏离比例高于 HC,且 SSD-V 在亚皮质区域的极端正向偏离比例与 HC 差异显著7。
 
- 大脑偏离的区域模式:SSD-V 在 collateral transverse sulcus、lingual gyrus 和小脑等区域有更多极端负向偏离;SSD-NV 在顶枕区和眶下沟区域;nonSSD-V 在左侧中央旁小叶、中央旁沟和额中回等区域8。
 
- 与精神变态特质的关联:PCL-R 得分在 SSD-V 和 nonSSD-V 之间无显著差异,且精神变态得分与大脑形态偏离无显著关联,但在右侧顶下沟区域和顶下颞上回厚度有未校正的正相关趋势10。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该研究展示了规范性建模在法医精神病学神经影像学研究中的可行性。研究发现与暴力和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相关的大脑偏离模式具有异质性,不同组的大脑偏离区域不同,这反映了暴力和精神疾病潜在因素的多样性。虽然研究存在样本量小、仅为男性样本、未校正物质使用和抗精神病药物累积效应等局限性,但也有规范性图表样本量大、研究对象临床和社会人口学特征全面等优势。该研究为理解暴力和精神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有望为临床治疗和暴力预防提供个体层面的神经生物学信息,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以完善相关结论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