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URATE neo2自膨胀主动脉瓣假体植入术后瓣周漏(PVL)的影响因素分析:多中心回顾性注册研究

时间:2025年5月29日
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ACURATE neo2自膨胀主动脉瓣假体植入术后瓣周漏(PVL)问题,通过多中心回顾性分析901例患者数据,发现植入深度(OR 0.93/mm)和瓣叶对合不良(>45°时OR 9.6)是PVL≥轻度的独立预测因素,同时证实左心室流出道钙化(LVOT calcification)等不可控因素的作用,为优化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技术提供重要依据。

广告
   X   

论文解读

主动脉瓣狭窄是威胁老年人生命的重要疾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因其微创优势已成为标准治疗手段。然而,术后瓣周漏(PVL)这一并发症始终如影随形——它不仅增加心力衰竭风险,还与患者长期生存率下降密切相关。ACURATE neo2作为新一代自膨胀瓣膜,虽通过外置密封裙边设计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其实际效果与操作技术的关系尚不明确。

为破解这一临床难题,来自Rigshospitalet等三家欧洲顶尖心脏中心的团队开展了一项大规模回顾性研究。研究者纳入了901例接受ACURATE neo2植入的患者(平均年龄81岁,57%为女性),通过严谨的多变量分析发现:当植入深度每增加1毫米,发生PVL≥轻度的风险就降低7%(OR 0.93);而令人震惊的是,若出现>45°的瓣叶对合不良,风险竟骤增9.6倍!这些发现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为优化TAVR技术提供了"双保险"指导原则。

关键技术方法
研究采用多中心回顾性注册设计,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接受ACURATE neo2 TAVR的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PVL分级(无/微量、轻度、中度),采用CT三维重建分析植入深度与瓣叶对合角度,并建立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分析预测因素。

研究结果

  1. Study cohort characteristics
    901例患者中67%术后未见明显PVL,32%为轻度,仅1%达中度。基线分析显示左心室流出道钙化程度(OR 1.98)、窦管交界直径(OR 1.08/mm)与Valsalva窦直径(OR 1.07/mm)是PVL的解剖学预测因素。

  2. Discussion
    研究首次证实ACURATE neo2的密封裙边功效高度依赖技术操作:植入过浅会使裙边无法充分接触主动脉根部,而瓣叶对合不良则可能造成密封失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采用"三窦观"(70%)或"重叠观"(30%)植入视角的选择对结果无显著影响。

结论与意义
该研究明确将PVL预测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类:术者可通过确保适当植入深度(建议5-7mm)和精确瓣叶对合(误差<45°)来显著改善预后;对于存在严重左心室流出道钙化等高风险解剖特征的患者,则需提前制定应急预案。这些发现不仅为ACURATE neo2的临床应用提供操作规范,更启示瓣膜设计应进一步优化以适应复杂解剖结构。正如通讯作者Stephan Windecker教授强调:"完美的TAVR结果需要器械创新与精准技术的双轮驱动。"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