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不明原因妊娠丢失这一临床难题,通过低通量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对2928例流产组织(POC)进行系统性分析,首次全面揭示了不同孕期妊娠丢失中染色体变异(包括非整倍体、嵌合体、三倍体及致病性CNVs)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60.4%的早期流产和15.3%的中期妊娠丢失与染色体异常相关,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研究背景与意义
妊娠丢失是育龄夫妇面临的重大挑战,约10-20%的临床确认妊娠以流产告终。这种经历不仅造成心理创伤,其病因学更长期困扰临床——传统技术仅能检测约50%病例的染色体异常。随着测序技术进步,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将分辨率提升至0.1 Mb,但大样本量妊娠丢失的遗传学图谱仍不完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研究团队开展这项研究,旨在系统解析不同孕期、不同超声特征妊娠丢失的遗传学基础。
关键技术方法
研究团队收集2019-2023年2928例妊娠丢失样本,按孕周和超声特征分为四组:早期超声异常组(A组1611例)、早期超声正常组(B组1317例)、中期结构异常组(C1组513例)及中期非结构异常组(C2组283例)。采用CNV-seq检测染色体变异,通过定量荧光PCR(QF-PCR)控制母源污染(<10%),对阴性样本补充全外显子测序(WES)。统计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0.05显著)。
主要研究结果
1. 早期妊娠丢失的遗传学特征
在2107例早期流产中,60.4%存在染色体异常。其中:

2. 中期妊娠丢失的遗传学差异
122例中期流产中:
3. 技术比较与临床启示
CNV-seq较传统核型分析显著提升检出率,但需注意其对平衡易位、低比例嵌合体(<10%)的局限性。研究首次证实超声正常妊娠仍可能携带高比例X单体等异常,提示常规超声的遗传筛查盲区。
结论与展望
该研究通过大样本CNV-seq分析,确立染色体变异导致约2/3妊娠丢失的遗传学基础,绘制了首个基于中国人群的妊娠丢失染色体变异图谱。发现三倍体存在显著的基因组印记偏倚(69,XXY>69,XXX),为印记疾病研究提供新线索。对CNV-seq阴性病例,WES可额外检出50%致病突变,提示多组学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这些发现不仅为遗传咨询提供科学依据,更为开发新型产前诊断策略奠定基础。未来需进一步探索表观遗传、母胎界面等因素在剩余1/3病例中的作用机制。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