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美国CDC更新HIV暴露后预防(PEP)指南,重点优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组合(BIC/FTC/TAF或DTG+TAF/TDF)及实验室监测流程,强调24小时内启动治疗。同期研究揭示HIV合并房颤患者抗凝选择差异:阿哌沙班(Apixaban)较华法林(Warfarin)和利伐沙班(Rivaroxaban)显著降低出血风险(HR 2.60-6.68),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
HIV防控与合并症管理的新进展
在全球艾滋病防治领域,暴露后预防(PEP)的时效性与药物选择始终是临床难点。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2025年最新指南将比克替拉韦/恩曲他滨/替诺福韦阿拉芬酰胺(BIC/FTC/TAF)和多替拉韦(DTG)组合列为优先方案,突破性地允许对24小时内规范用药者延迟抗体检测。这一变革源于对3,000余例病例的分析,证实早期干预可使血清转化窗口期缩短至12周。
与此同时,HIV感染者中房颤(VHF)的年轻化趋势引发关注。美国研究团队通过靶向试验模拟(Target-Trial Emulation)技术,分析2,683例患者数据发现:使用阿哌沙班的患者严重出血风险仅为华法林的1/2.6(HR 2.60),胃肠道出血差异更显著(HR 2.99)。值得注意的是,在坚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亚组中,利伐沙班表现更差(HR 4.76),提示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加剧出血倾向。
关键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结果
PEP方案优化
抗凝选择差异
结论与展望
CDC指南的更新标志着PEP进入精准化时代,而Quinlan CM等人在《JAMA内科学》的研究则揭示了HIV合并症治疗的复杂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71%患者未能持续ART治疗的现实,凸显了用药依从性监测的重要性。这些发现为临床提供了双重启示:既要把握PEP的黄金24小时,又需在抗凝选择中优先考虑药物相互作用更小的阿哌沙班。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新型整合酶抑制剂与抗凝剂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机制。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