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来自国际团队的研究人员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和行为实验,揭示了下丘脑弓状核(ARC)中AgRP神经元与内侧视前区(MPOA)BRS3神经元构成的拮抗神经环路,解析了哺乳期母鼠在饥饿状态下优先选择育幼行为但摄食需求会干扰育幼行为序列的神经机制,为理解动机行为冲突的神经调控提供新见解。
哺乳动物新妈妈们面临着一个有趣的生存悖论:既要疯狂进食满足泌乳的能量需求,又要投入大量时间照料幼崽。科学家们通过精妙的实验设计,揭开了这场"吃饭还是带娃"抉择背后的神经密码。
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显示,小鼠下丘脑的弓状核(ARC)里那些著名的"饥饿开关"——AgRP神经元,在哺乳期会异常活跃。但当研究人员设计"食物vs幼崽"的冲突实验时,发现即便饿着肚子,母鼠仍会优先选择照顾鼠宝宝。不过饥饿可不是毫无影响,它会打乱母鼠育幼行为的节奏和完整性,连未生育的雌鼠也会出现类似行为紊乱。
更精妙的是神经环路的发现:ARCAgRP神经元会像踩刹车一样抑制内侧视前区(MPOA)里那群带着神秘编号BRS3的神经元。这些BRS3神经元可是"带娃高手",它们在产后变得异常活跃,既能促进育幼行为,又能调节饱腹感。当科学家人为激活这条ARCAgRP→MPOABRS3神经通路时,母鼠立刻把育儿任务抛到脑后,转身奔向美食。
这项研究生动展示了大脑如何像精密的天平,通过下丘脑神经环路的动态平衡来调节相互冲突的生存需求。那些带着化学标签的神经元群体,正在用神经电活动的语言,诉说着生命延续最原始的博弈。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