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本综述系统阐述了天然多酚白藜芦醇(RSV)通过调控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tau蛋白磷酸化及神经炎症等AD核心病理机制展现的神经保护潜力。临床前证据显示RSV可调节BACE1、增强脑啡肽酶活性,临床研究则观察到CSF Aβ40和MMP9水平改善,但认知功能评估(如MMSE/ADAS-cog)结果尚不一致。当前需突破生物利用度限制并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其疗效。
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以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和慢性神经炎症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机制复杂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近年研究发现,富含植物化学物质的饮食可能通过多靶点作用干预AD进程,其中白藜芦醇(RSV)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成为研究热点。
在动物模型中,RSV展现出对AD两大核心病理的调控能力:
Aβ病理调控:通过下调β-位点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表达减少Aβ生成,同时增强脑啡肽酶介导的Aβ降解。体外实验证实RSV可直接抑制Aβ42寡聚体形成。
tau蛋白调控:RSV能降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活性,从而减少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改善神经元微管稳定性。
RSV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降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促炎因子释放。在转基因AD小鼠中,长期RSV干预可使海马区促炎标志物MMP-9水平下降40%-60%。
现有临床试验显示:
生物标志物改善:52周干预后,AD患者脑脊液(CSF)中Aβ40下降速度减缓,MMP9水平显著降低(p<0.05)
认知功能评估:虽然AD协作研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CS-ADL)评分呈现改善趋势,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AD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结果未达统计学显著性
RSV的低生物利用度(口服后血浆浓度<1μM)和快速代谢制约其疗效。新型纳米递送系统可使其脑部浓度提升3-5倍。未来需开展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重点关注不同AD分期患者(如MCI阶段)的差异化响应。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