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本研究首次证实靶向CTNNB1S37F驱动突变的TCR-T细胞能有效清除表达HLA-A02:01/HLA-A24:02的实体瘤。通过质谱鉴定新抗原肽并筛选高亲和力TCR,在黑色素瘤和子宫内膜癌PDX模型中实现肿瘤完全消退,为靶向Wnt/β-catenin通路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策略。
HLA结合的复发驱动突变肽段是T细胞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研究发现CTNNB1S37F突变产生的两种新抗原肽可被HLA-A02:01和HLA-A24:02递呈,该突变导致β-catenin功能增强,美国每年新增病例超7,000例。从健康供体幼稚T细胞中分离出特异性TCR,转导的T细胞在体外能有效杀伤CTNNB1S37F+细胞系和患者来源类器官,并在黑色素瘤细胞系和小鼠子宫内膜腺癌PDX模型中清除已形成的肿瘤。
分析MSK-MET研究25,775例样本显示,子宫内膜癌(3.35%)、宫颈癌(2.91%)和小肠癌(1.06%)中CTNNB1S37F突变频率最高,美国年新增病例7,155例。结合HLA-A02:01(人群频率35.48%)和HLA-A24:02(18.82%),理论可覆盖3,885例患者。
通过免疫肽组学在单等位基因B721.221细胞中鉴定出HLA-A02:01结合的10肽(YLDSGIHFGA)和HLA-A24:02结合的9肽(SYLDSGIHF)。靶向质谱显示Mel888和Hutu80细胞表面分别呈现101和16个(HLA-A02:01)以及17和20个(HLA-A24:02)新抗原肽复合物,野生型肽几乎未检测到。新抗原肽-MHC复合物半衰期显著长于野生型(HLA-A*02:01:7.3小时 vs 4.1小时)。
从16名健康供体筛选获得4个TCR(3个HLA-A02:01限制性,1个HLA-A24:02限制性)。TCRA2-2对肽的敏感性达499 pM,优于临床级TCR1G4(24.6 nM)。在重复杀伤实验中,TCRA2-2能持续清除Hutu80A2细胞,而TCRA24对Mel888A24的EC50为227 pM。
NXG小鼠模型中,TCRA2-2治疗组8天内全部清除Mel888A24+A2黑色素瘤(n=7),随访115天仅1例复发;子宫内膜癌PDX模型(n=7)中6例达到完全缓解。值得注意的是,复发肿瘤出现HLA-A02:01丢失但保留HLA-A24:02表达,提示免疫编辑机制差异。
与靶向KRASG12V(年适用16,593例)和TP53R175H(11,638例)相比,CTNNB1S37F适用人群规模较小,但针对目前缺乏有效靶向治疗的Wnt/β-catenin通路。通过DRUP类试验和HLA分型技术,可筛选适合接受该疗法的患者。
该研究突破性地解决了β-catenin靶向治疗的两大难题:通过MS直接证实突变肽的递呈,并利用健康供体TCR库克服肿瘤诱导的免疫耐受。虽然突变/HLA组合频率较低,但针对驱动突变的特点(如肿瘤早期出现、转移灶保守表达)使其成为联合治疗的理想靶点。研究为开发靶向其他"不可成药"癌基因的免疫疗法提供了范式。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