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细胞ARID3A通过调控THBS1/CD47信号通路减轻心脏移植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时间:2025年9月8日
来源:Advanced Science

编辑推荐:

这篇研究揭示了巨噬细胞转录因子ARID3A通过调控THBS1/CD47-p38 MAPK信号轴促进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形成的新机制,证实代谢衍生物4-辛基衣康酸酯(4-OI)可通过靶向抑制ARID3A减轻心脏移植(HT)后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广告
   X   

研究背景与临床意义

心脏移植(HT)是终末期心衰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导致的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手术成功率。尽管中性粒细胞浸润是IR损伤的标志性特征,但其通过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加剧损伤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首次通过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解析移植心脏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互作网络,发现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通过THBS1/CD47信号轴驱动NETosis的关键作用,并验证代谢物衍生物4-辛基衣康酸酯(4-OI)的治疗潜力。

实验设计与关键发现

NETs参与HT后心肌IR损伤

临床数据显示,HT患者术后24小时血清髓过氧化物酶-DNA(MPO-DNA)复合物水平达峰值,与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T(cTnT)呈正相关。小鼠异位HT模型证实,移植心脏中Ly6G+ CitH3+ NETs显著增加,而DNase I处理可减轻心肌纤维断裂和炎症浸润。体外实验显示,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上清能诱导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成NETs,后者通过激活Bax/Bcl-2通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

单细胞图谱揭示Ero1l+中性粒细胞亚群

scRNA-seq分析73,539个非心肌细胞,鉴定出6个中性粒细胞亚群。其中Ero1l+中性粒细胞在IR组占比显著升高,伪时序分析显示其处于分化终末阶段。NETs评分和KEGG富集分析证实该亚群高表达PAD4等NETs形成相关基因,免疫荧光显示移植心脏中Ero1l+ CitH3+细胞共定位。功能实验表明,敲低Ero1l的HL-60细胞NETs生成能力降低。

M1巨噬细胞通过THBS1/CD47轴驱动NETosis

巨噬细胞聚类分析发现IR组M1型(CXCL3+/PEAK1+)比例增加,CellChat预测其与Ero1l+中性粒细胞互作最强。分子机制上:

  1. 1.

    THBS1在M1巨噬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与中性粒细胞表面CD47结合激活p38 MAPK信号;

  2. 2.

    重组THBS1(rTHBS1)处理加剧心肌损伤和NETs生成,而CD47中和抗体或Ly6G+中性粒细胞耗竭可逆转该效应;

  3. 3.

    共培养实验证实THBS1过表达的THP-1细胞通过CD47促进HL-60细胞NETosis,p38抑制剂SB203580可阻断该过程。

ARID3A转录调控THBS1的分子机制

通过pySCENIC和JASPAR数据库筛选,发现ARID3A是调控THBS1的关键转录因子。实验验证:

  •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证实ARID3A结合THBS1启动子区-352至-342位点;

  • 髓系特异性ARID3A敲除(ARID3AcKO)小鼠心脏THBS1表达降低,NETs减少;

  • rTHBS1回补可抵消ARID3A缺失的保护作用。

4-OI的靶向治疗价值

分子对接和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显示4-OI直接结合ARID3A蛋白(KD=3.2 µM)。动物实验证实:

  • 4-OI(50 mg/kg)处理降低移植心脏梗死面积,改善血流灌注;

  • RNA-seq显示4-OI下调NETs形成和中性粒细胞趋化通路;

  • 机制上,4-OI通过抑制ARID3A减少THBS1分泌,同时促进NRF2核转位激活抗氧化通路。

研究创新与转化意义

该研究首次阐明:

  1. 1.

    巨噬细胞ARID3A-THBS1/CD47轴是NETosis的跨细胞调控枢纽;

  2. 2.

    代谢干预策略(4-OI)可同时靶向炎症和氧化应激;

  3. 3.

    为HT后IR损伤提供特异性诊断标志物(Ero1l+中性粒细胞)和治疗靶点(ARID3A)。未来需在临床样本中验证THBS1/CD47阻断剂的疗效,并优化4-OI的给药方案。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