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篇研究通过分子工程策略设计出兼具高SICTERS(堆叠诱导电荷转移增强拉曼散射)强度(894 cm−1)和31.19%光热转换效率的BBTPPRO分子,其纳米颗粒(NPs)实现了原位结肠癌小鼠模型的术中拉曼成像引导光热治疗(PTT)。该工作创新性地结合SICTERS机制与Jablonski能级图原理,为无基底拉曼分子的诊疗一体化设计提供了新范式。
拉曼光谱结合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虽具有高灵敏度,但金属基底的生物相容性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期发现的通过分子自堆叠增强拉曼信号的SICTERS(堆叠诱导电荷转移增强拉曼散射)技术为无基底活体成像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通过调控双噻吩苯并双噻二唑(bis-thienyl-substituted benzobisthiadiazole)的侧链长度和苯环修饰,优化出兼具高SICTERS强度(894 cm−1)和31.19%光热转换效率的BBTPPRO分子,其纳米颗粒成功实现小鼠原位结肠癌的术中拉曼成像引导光热治疗。
传统拉曼技术如SERS依赖金属基底,而共振拉曼(RRS)和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CARS)分别存在光毒性和背景干扰问题。SICTERS通过D-A-D(给体-受体-给体)分子的三维电荷转移增强拉曼截面,但分子结构与SICTERS强度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提出假设:增加分子体积和电子给体可同步提升SICTERS强度和光热效率,通过引入长烷基链(如2-己基癸基)和苯环构建D′-D-A-D-D′体系,优化分子设计。
设计PBBT(丙基链)、BBT(2-乙基己基)、BBTPRO(2-己基癸基)及苯环修饰的BBTP、BBTPPRO。密度泛函理论(DFT)显示所有分子平面性优异(二面角<5°),GIWAXS证实固态下强π-π堆叠。BBTPPRO的HOMO-LUMO能隙最小(2.25 eV),ESP图谱显示其D′-D-A-D-D′结构增强电荷离域。
在H2O/THF(95:5)中,BBTPPRO在894 cm−1(S-N伸缩和N-C-C弯曲)的拉曼强度最高,信噪比(S/N)达18.59。分子体积(BBTPPRO范德华体积:563.6 Å3)和极化率与拉曼强度正相关,苯环引入进一步降低能隙,增强极化率。
BBTPPRO光热效率达31.19%,归因于:1)长烷基链增加分子间距(GIWAXS显示层间距扩大);2)D′-D-A-D-D′结构红移吸收至808 nm,摩尔吸光系数提升至3.74×104 M−1cm−1。
BBTPPRO NPs(DSPE-PEG包裹)粒径105 nm,血清稳定性良好。每颗粒拉曼强度达SERS活性BBTPPRO@Au NPs的634倍,光热效率(29.22%)远超金纳米棒(19.22%)和ICG(18.10%)。
在猪皮肤模型中,SICTERS成像穿透深度达1.2 mm。原位结肠癌模型中,BBTPPRO NPs清晰勾勒3.2 mm原发灶和2.1 mm转移灶,激光照射(808 nm, 1 W/cm2)使肿瘤温度升至51°C,实现完全消融,70天存活率100%。
相比传统拉曼标签(如炔烃,截面≈10−27 cm2),SICTERS分子截面达3.94×10−22 cm2。平面分子骨架导致聚集荧光淬灭(ACQ),有利于光热转换。EPR效应驱动NPs肿瘤富集,无需主动靶向修饰。
通过烷基链延长和苯环引入的协同策略,BBTPPRO同步实现拉曼信号增强(分子体积/极化率调控)和光热效率提升(能隙缩小/分子运动自由),为无基底拉曼诊疗剂设计提供普适性方案。
关键步骤包括:1)DFT计算(Gaussian 09/B3LYP/6-31G(d));2)GIWAXS分析分子堆叠;3)光热效率测定(η=hSΔT/I(1−10−A));4)术中拉曼成像(785 nm激光,0.3 s曝光)。动物实验经复旦大学药学会伦理委员会批准。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