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综合征青少年及成人患者的癌症风险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研究

时间:2025年9月8日
来源:Comprehensive Physiology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通过回顾性分析TriNetX平台医疗记录,揭示了唐氏综合征(DS)患者在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及成人)的癌症风险差异及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s)治疗后心血管毒性。研究发现DS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AML,OR 8.9)、淋巴白血病(OR 7.33)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OR 12.25)风险显著升高,且蒽环类治疗后心力衰竭(OR 2.14)和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增加。研究强调需针对DS患者制定个体化癌症筛查和心脏监测方案。

广告
   X   

引言

唐氏综合征(DS)患者的中位预期寿命已从1970年的4岁提升至2010年的53岁,但年龄相关疾病(如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数据仍匮乏。染色体21三体导致的基因剂量失衡与加速衰老相关,涉及SOD1ETS2等氧化应激基因的过表达。既往研究多聚焦儿童DS患者,而青少年及成人(AYA,15-39岁)和≥40岁群体的癌症风险差异尚未明确。

研究方法

研究利用TriNetX数据库,纳入≥15岁的DS患者与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通过ICD-10代码识别恶性肿瘤及心血管事件。分层分析AYA与成人队列,评估蒽环类药物(如阿霉素)治疗后心脏毒性。

癌症发病率

  •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DS患者总体风险是对照组的3倍(OR 3.09)。AYA队列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淋巴白血病(ALL)风险分别升高8.9倍和7.33倍;成人队列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风险达12.25倍,多发性骨髓瘤(OR 1.66)和睾丸癌(OR 2.73)风险亦增加。

  • 实体瘤:DS患者总体实体瘤风险降低(OR 0.63),但睾丸癌例外。乳腺癌(OR 0.48)和前列腺癌(OR 0.35)风险显著降低,可能与DSCR1基因抑制血管生成有关。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

DS患者接受蒽环类治疗后,心力衰竭(OR 2.14)、缺血性心脏病(OR 2.3)及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升高。机制可能与DYRK1ARCAN1基因过表达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叠加蒽环类毒性有关。

讨论

  1. 1.

    血液肿瘤机制GATA1突变和染色体21上RUNX1等基因的过表达驱动白血病发生。

  2. 2.

    心脏毒性:DS患者基线心血管风险(如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加剧蒽环类损伤,需加强监测。

  3. 3.

    临床意义:需制定DS特异性癌症筛查指南,并探索替代化疗方案以减少心脏毒性。

局限性

回顾性研究无法确定蒽环类剂量效应,且ICD-10编码可能存在偏差。未来需前瞻性研究验证结果。

结论

随着DS患者寿命延长,其独特的癌症谱和治疗相关并发症亟待关注。本研究为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了关键证据,呼吁整合多学科协作以优化DS患者的长期健康管理。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