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与共居多疾病隐患:家庭因素如何左右住院与养老去向?

时间:2025年2月19日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编辑推荐:

为探究家庭规模和同住者多 orbidity(多种长期疾病共存)对非计划住院及入住养老院的影响,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独居或与多 orbidity 同住者共居会增加风险。推荐科研读者阅读,助于深入理解健康与家庭因素的关联。

广告
   X   

在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多种长期疾病共存(即多 orbidity,指个体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期疾病 )的健康挑战。多 orbidity 不仅影响着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还对医疗和社会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与此同时,人们的居住模式也在发生变化,独居人数逐渐增多,家庭规模和成员构成变得愈发多样化。这些居住环境的改变,是否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影响呢?尤其是在应对疾病和满足照护需求方面,与他人共同居住和独居又有着怎样的差别呢?这一系列问题成为了医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爱丁堡大学高级护理研究中心(Advanced Care Research Centr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他们深知,了解家庭规模和同住者的健康状况对个人健康结局的影响,对于制定精准有效的干预策略至关重要。经过深入研究,他们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 “Impact of household size and co-resident multimorbidity on unplanned hospitalisation and transition to care home” 的论文。这篇论文通过一系列科学严谨的研究,揭示了家庭因素与健康结局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后续的健康干预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关键依据。

为了开展这项研究,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他们运用队列研究,借助威尔士全国范围内的医疗保健和人口普查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丰富的信息,包括个人的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等。通过使用多水平多状态模型,能够综合考虑死亡的竞争风险以及家庭内部的聚集性因素,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研究人员运用 R 软件进行复杂的统计分析,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研究结果。

  1. 研究人群特征:研究人员总共纳入了 1,472,185 名年龄在 18 岁及以上的社区居民。这些参与者来自不同规模的家庭,家庭情况各有不同。独居者占了 20.4%,他们的平均年龄相对较大,达到 59.5 岁,女性比例也较高,而且患有的长期疾病数量较多,平均为 2.4 种。相比之下,居住在三人及以上家庭的参与者平均年龄最小,只有 40.6 岁,女性比例较低,平均患有的长期疾病数量最少,仅为 0.8 种。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家庭规模与居民的年龄、性别以及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联。
  2. 多 orbidity 的分布:研究发现,整个研究队列中 36.6% 的人患有多 orbidity。而且多 orbidity 在较小规模的家庭中更为普遍。在单人家庭中,29.6% 的人患有多 orbidity;两人家庭中,这一比例为 47.1%;而在三人及以上家庭中,只有 23.3% 的人患有多 orbidity。这表明家庭规模越小,多 orbidity 的发生率越高,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3. 家庭规模和同住者多 orbidity 与非计划住院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独居者的非计划住院率最高,达到 91.96/1000 人年。而在其他家庭安排中,非计划住院率相对较低。例如,在三人家庭中,如果同住者没有多 orbidity,非计划住院率仅为 39.88/1000 人年;如果同住者患有多 orbidity,非计划住院率为 53.12/1000 人年。经过一系列因素调整后,独居者与其他居住安排的人相比,非计划住院的风险仍然较高。这充分说明,独居和与患有多 orbidity 的同住者一起生活,都会增加非计划住院的风险。
  4. 家庭规模和同住者多 orbidity 与入住养老院的关联:同样,独居者入住养老院的比例也是最高的,为 5.88/1000 人年。在其他家庭安排中,这一比例差异较大。在三人及以上家庭中,如果同住者没有多 orbidity,入住养老院的比例仅为 0.14/1000 人年;如果同住者患有多 orbidity,这一比例则为 0.73/1000 人年。在调整了多种因素后,独居和与患有多 orbidity 的同住者一起生活,仍然与更高的入住养老院风险相关。这进一步证实了家庭因素对人们入住养老院可能性的重要影响。
  5. 亚组和敏感性分析:研究人员还进行了亚组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现,在不同年龄组、性别以及不同多 orbidity 定义下,上述关联依然存在。这表明这些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受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也不会因为多 orbidity 定义的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

从这项研究中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多 orbidity 在单人户和两人户中的患病率较高。独居的人比与他人同住的人更有可能经历非计划住院或入住养老院。在两人及更大规模的家庭中,与患有多 orbidity 的同住者一起生活,会显著增加非计划住院和入住养老院的风险。即使在调整了个人特征后,这些关联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虽然同住者多 orbidity 与非计划住院之间的关联在调整后影响较小,但与入住养老院之间的关联差异更为显著。

这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揭示了家庭规模和同住者健康状况对个人健康结局的重要影响,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健康与家庭环境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这也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例如,对于独居者和与患有多 orbidity 的同住者一起生活的人,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包括家庭护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等,以降低他们非计划住院和入住养老院的风险。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家庭因素影响健康的具体机制,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研究结果,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健康政策和干预措施,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