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新型虫媒病毒疫苗的研发进展与临床意义:以登革热(Dengue)和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为例

时间:2025年4月17日
来源:MMW - Fortschritte der Medizin

编辑推荐:

为解决气候变化导致虫媒病毒传播范围扩大问题,莱比锡圣乔治医院感染与热带医学科Christoph Lübbert教授团队与柏林旅行医学中心Tomas Jelinek教授聚焦登革热(Dengue)和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疫苗研发。研究证实欧盟已批准减毒活疫苗(Qdenga®)和灭活疫苗(Vimkunya®),但STIKO(德国疫苗委员会)接种建议仍存差异,为热带病防控提供新策略。

广告
   X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的栖息地持续扩张,导致登革热(Dengue)和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等虫媒病毒在100多个国家流行,欧洲亦未能幸免。这两种疾病可引起高热、关节剧痛等严重症状,但长期以来缺乏有效预防手段。莱比锡圣乔治医院感染与热带医学科主任Christoph Lübbert教授与柏林旅行与热带医学中心医疗总监Tomas Jelinek教授在2025年柏林"旅行与健康论坛"上,系统阐述了最新疫苗研发进展与临床应用策略。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欧盟疫苗审批数据发现:针对基孔肯雅热,2024年中期获批的减毒活疫苗与2025年初上市的灭活疫苗Vimkunya®在临床试验中均显示优异效果;针对登革热,四价减毒活疫苗Qdenga®自2023年起获准用于4岁以上人群。值得注意的是,德国STIKO(常设疫苗接种委员会)与奥地利在疫苗接种建议上存在显著差异——前者仅推荐曾有实验室确诊感染的旅行者接种登革疫苗,而后者已批准基孔肯雅减毒活疫苗的广泛使用。

关键技术方法包括:1)基于欧盟EMA(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的疫苗有效性数据评估;2)对比STIKO与奥地利卫生部门的政策差异分析;3)针对特殊人群(孕妇、免疫抑制患者等)的禁忌症研究。所有数据来源于Bavarian Nordic/Takeda Pharma组织的专题研讨会临床报告。

主要研究结果

  1. 虫媒病毒传播新态势
    通过流行病学监测证实,两种Aedes蚊媒已通过国际物流和气候变暖扩散至欧洲,其中基孔肯雅病毒在德国尚无本地传播但存在输入风险。

  2. 疫苗有效性验证
    Vimkunya®作为首个基孔肯雅灭活疫苗,其III期临床试验显示对全年龄段保护率达86%;Qdenga®则对4种登革血清型均产生中和抗体。

  3. 疫苗接种策略争议
    Jelinek教授主张扩大登革疫苗适用人群至"未暴露者"(Dengue-naive),而STIKO坚持"血清阳性优先"策略,反映疫苗安全性与抗体依赖性增强(ADE)风险的学术争议。

结论与意义
该研究首次系统比较欧盟新型虫媒病毒疫苗的实际应用差异,揭示公共卫生决策需平衡科学证据与地域风险。针对持续出现的药品短缺问题(如Salbutamol自动吸入器),研究同时强调建立抗疟药物储备机制的重要性。这些发现为修订《药品供应短缺防治法》(ALBVVG)提供了循证依据,对热带病流行区旅行者防护具有直接指导价值。论文发表于《MMW - Fortschritte der Medizin》2025年研讨会特刊,标志着虫媒传染病防控进入精准疫苗时代。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