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饮食失调(ED)这一死亡率最高的精神障碍,通过丹麦全国健康调查(DHMS)2000-2023年数据,首次系统分析了成年女性ED风险行为(RiBED-8筛查阳性)的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ED风险行为总体患病率从2000年10.0%升至2023年20.6%,25-34岁人群增幅最大达15.7个百分点。多因素分析显示感知压力(ORadj =1.07-1.10)与各年龄段ED风险行为显著相关,而BMI异常、吸烟和孤独感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该研究为ED早期筛查和预防提供了重要流行病学依据。
在当代社会,饮食失调(Eating Disorders, EDs)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作为所有精神障碍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EDs不仅导致严重的生理并发症,还常伴随焦虑、抑郁等共病精神障碍,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更令人担忧的是,研究表明仅有约50%的患者能完全康复,而早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对EDs的监测主要依赖医院诊断数据(如ICD-10编码),这可能导致大量亚临床病例被忽视。在此背景下,丹麦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跨越23年的大规模研究,旨在揭示成年女性ED风险行为的流行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上。
研究团队采用了横断面调查设计,数据来源于丹麦健康与发病率调查(DHMS)2000、2005和2023年三轮全国代表性调查。研究对象为16岁及以上女性,通过经过验证的RiBED-8(饮食失调风险行为8项筛查量表)评估ED风险行为,样本量分别为2000年1,704人、2005年2,709人和2023年5,072人。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趋势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重点考察了BMI、吸烟、酗酒、孤独感、心理健康等潜在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部分,在"Prevalence trends"小标题下的分析显示,ED风险行为总体患病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10.0%增至2023年的20.6%。年龄分层显示25-34岁女性增幅最为显著(11.6%→27.3%),而16-24岁人群的患病率在2000-2005年间保持稳定。图1直观展示了这一变化趋势:
在"Determinants analysis"部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揭示了关键发现:感知压力水平与所有年龄段的ED风险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ORadj
=1.07-1.10)。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呈现年龄特异性:16-24岁人群中当前吸烟者风险加倍(ORadj
=2.01);25-34岁超重(ORadj
=2.01)和肥胖(ORadj
=7.04)女性风险显著增高;≥35岁人群中,低体重(ORadj
=2.58)、超重(ORadj
=2.82)和肥胖(ORadj
=5.50)均与ED风险行为相关,且孤独感也显示出独立影响(ORadj
=1.46)。
讨论部分强调,这是首项使用验证工具评估成年女性ED风险行为长期趋势的研究。发现的患病率增长趋势与部分青少年研究一致,但增幅更为显著,特别是在25-34岁年龄段,这可能反映了现代社会中日益加剧的体型压力和心理负担。感知压力作为跨年龄段的稳定预测因子,支持了情绪调节在ED发生中的核心作用。而BMI与ED风险行为的U型关联,则提示不同体重状态可能对应不同的ED亚型风险谱。
该研究的公共卫生意义重大:一方面,RiBED-8作为筛查工具可用于早期识别高风险个体;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特异性风险因素(如年轻女性的吸烟行为、中年女性的体重问题和孤独感)可指导精准预防策略的制定。研究也指出局限性,包括横断面设计无法确定因果关系,以及可能的报告偏倚等。未来研究应扩展至男性人群,并开发基于这些发现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