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美格鲁肽通过调控代谢、炎症和纤维化通路改善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的机制研究

时间:2025年7月22日
来源:Nature Medicine

编辑推荐:

这篇研究揭示了GLP-1RA(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通过体重依赖与非依赖的双重机制改善MASH(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的组织学特征。通过临床2期试验、动物模型和蛋白质组学分析,证实其可逆转72种与代谢、炎症和纤维化相关的关键蛋白表达,使患者血清蛋白谱趋近健康人群。研究为MASH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见解。

广告
   X   

代谢因素与司美格鲁肽的组织学疗效
在2期临床试验中,每日0.4 mg司美格鲁肽治疗72周使59%的MASH患者实现脂肪性肝炎消退且纤维化无恶化,显著优于安慰剂组(17%)。中介分析显示,体重减轻介导了69.3%的MASH消退效应,但对纤维化改善的贡献仅25.1%,提示存在独立于减重的机制。代谢指标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胰岛素抵抗(HOMA-IR)的改善与组织学缓解显著相关。

司美格鲁肽对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响
基于SomaSignal蛋白质组学检测,司美格鲁肽呈剂量依赖性改善脂肪变性评分,0.4 mg组55%患者实现脂肪消退(安慰剂组9%)。其中前列腺素还原酶1(PTGR1)和β-葡萄糖醛酸酶(GUSB)的丰度显著降低,二者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

炎症与肝细胞气球样变的调控
司美格鲁肽显著降低炎症(82% vs 32%)和气球样变(80% vs 29%)的SomaSignal评分。关键蛋白如PTGR1、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AKR1B10)和ADAMTS样蛋白2(ADAMTSL2)的表达变化,提示其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和细胞外基质重塑发挥作用。

抗纤维化作用的双重证据
尽管2期试验未达到纤维化分期的显著性终点,但SomaSignal检测显示0.4 mg组57%患者纤维化评分改善(安慰剂组16%)。动物实验中,饮食诱导肥胖(DIO-MASH)和胆碱缺乏高脂饮食(CDA-HFD)模型均显示司美格鲁肽显著降低胶原沉积(Picrosirius Red染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转录组分析发现,其下调Timp-1、MMP13等纤维化相关基因。

循环蛋白质组的重塑
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的72种蛋白质构成“治疗特征”,其中26种与体重变化无关。例如,血清蛋白酶抑制剂C1(SERPINC1)和载脂蛋白F(APOF)在MASH患者中低表达,经司美格鲁肽治疗后回升;而ADAMTSL2和氨基酸酰化酶1(ACY1)的过表达则被逆转。独立队列验证显示,这些蛋白在健康人与MASH患者中存在差异表达,司美格鲁肽使其趋向正常化。

机制探讨与临床意义
研究未在肝细胞、星状细胞或库普弗细胞中检测到GLP-1受体表达,支持其通过外周代谢调控(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中枢抗炎通路间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ADAMTSL2和ACY1等蛋白同时与心血管疾病和肝细胞癌(HCC)风险相关,提示司美格鲁肽可能具有多器官保护效应。

局限与展望
当前动物模型不能完全模拟人类MASH的复杂病理,且3期ESSENCE试验的最终数据尚未公布。未来需进一步明确体重非依赖机制的具体靶点,并探索其对长期临床结局(如肝硬化、HCC)的影响。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