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氧环境通过缓解α-突触核蛋白聚集诱导的脑组织高氧状态和脂质过氧化改善帕金森病神经退行性病变

时间:2025年8月7日
来源:Nature Neuroscience

编辑推荐:

针对帕金森病(PD)中α-synuclein(α-syn)聚集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病理特征,麻省总医院团队发现持续吸入11% O2的低氧环境可预防并逆转α-syn preformed fibrils(PFFs)诱导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运动障碍。该研究首次揭示α-syn聚集导致脑组织pO2升高和脂质过氧化,而低氧通过下调HIF-2α信号通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为PD治疗提供新策略。论文发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

广告
   X   

帕金森病作为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核心病理特征是黑质致密部(SNpc)多巴胺能(DA)神经元的选择性丢失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α-syn)的异常聚集。尽管已有研究证实线粒体复合物I(MCI)功能障碍与PD发病密切相关,但针对这一病理过程的治疗手段仍属空白。有趣的是,临床观察发现PD患者在高海拔地区症状有所缓解,而前期研究也显示慢性低氧可挽救MCI缺陷小鼠的神经退行性病变。这些现象共同指向一个科学假设:低氧环境是否能够成为对抗α-syn毒性的有效干预手段?

为回答这一问题,美国麻省总医院麻醉与危重症医学科、哈佛医学院系统生物学系以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Eizo Marutani、Vamsi K. Mootha和Fumito Ichinose领衔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Neuroscience》发表了突破性研究成果。研究团队构建了α-syn预形成纤维(PFFs)小鼠模型,通过持续暴露于11% O2的低氧环境,系统评估了低氧对α-syn病理、DA神经元存活和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采用的主要技术包括:立体定向注射α-syn PFFs建立PD小鼠模型、低氧环境控制系统(11% O2)、光纤荧光氧传感器检测脑组织pO2、免疫组化与体视学神经元计数、RNA测序和TMT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以及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DA神经元退化模型。

研究结果部分,首先通过"低氧预防α-syn诱导的SNpc DA神经元丢失"实验证实:虽然低氧不影响α-syn Ser129磷酸化沉积评分,但能完全阻止PFFs注射12周后TH+神经元的丢失。行为学测试显示低氧组小鼠在杆测试、笼悬挂测试和旷场实验中的表现与对照组无差异,而常氧PFFs组则出现显著运动障碍和焦虑样行为。

"低氧预防PFFs诱导的脑组织高氧和脂质过氧化"部分揭示了机制基础:PFFs注射6周后,常氧组SNpc出现显著组织高氧(pO2升高)和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而低氧干预可完全阻断这些变化。Perls-DAB染色显示铁积累不受低氧影响,表明低氧的保护作用独立于铁代谢调控。

转录组分析部分"低氧改变SN对α-syn的转录应答"发现:常氧下PFFs引起1,042个基因差异表达,而低氧环境下PFFs几乎不引起额外转录改变。值得注意的是,转铁蛋白受体(Tfrc)和铁转运蛋白(Slc40a1)在低氧组显著上调,提示低氧可能通过调控神经元铁代谢发挥保护作用。TMT蛋白质组学证实HIF-1α靶标(如LDHA、NDUFA4L2)在长期低氧暴露后持续激活。

"低氧逆转帕金森症状并阻止DA神经元进一步丢失"的干预实验中,延迟6周启动低氧治疗仍可逆转运动功能障碍,并阻止TH+神经元继续丢失。更重要的是,在"低氧保护表达α-syn的线虫DA神经元"实验中,1% O2环境使表达α-syn的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DA神经元缺失率从38.1%降至与野生型相当的水平,证实了低氧保护作用的进化保守性。

讨论部分强调,该研究首次揭示α-syn聚集导致脑组织高氧的新病理现象,并提出低氧通过多重机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①直接缓解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的组织高氧;②抑制Fenton反应介导的脂质过氧化;③激活HIF依赖的代谢重编程(如增强糖酵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低氧是首个被证实能在α-syn病理形成后仍可逆转症状的干预措施,这为临床转化提供了重要时间窗口。研究还巧妙解释了吸烟与PD风险的负相关现象——吸烟所致碳氧血红蛋白升高可能模拟了低氧的保护效应。

这项研究不仅为PD治疗提供了全新的非药物干预思路,更重要的是揭示了脑组织氧稳态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核心地位。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间歇性低氧方案的安全性,以及低氧与其他治疗手段的协同效应,推动这一发现向临床转化。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