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丽水 HIV-1 感染:分子流行病学与传播耐药特征及防控新启示

时间:2025年4月20日
来源:Virology Journal

编辑推荐:

为探究 HIV-1 新发感染的传播耐药(TDR)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丽水疾控等研究人员分析 481 例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患者样本。结果显示 TDR 流行率为 12.1%,明确主要亚型及相关因素。该研究为精准防控 HIV 提供依据。

广告
   X   

艾滋病,这个全球健康的 “头号公敌”,一直以来都让人类头疼不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 型(HIV-1)作为艾滋病的 “罪魁祸首”,凭借着极高的重组和突变能力,在高危人群中肆意传播,不断变换着 “模样”,给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尽管全球在抗击艾滋病的战场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它依旧在全球范围内横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据 UNAIDS 的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有 3990 万人携带 HIV,63 万人因艾滋病相关疾病离世 ,从疫情开始以来,更是有 8840 万人感染 HIV,4230 万人因此失去生命。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广泛应用,艾滋病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HIV-1 耐药突变的不断积累,使得病毒对 ART 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发现,越来越多国家的 HIV 初治耐药(PDR)超过了 10% 的警戒线,在中国,虽然整体 PDR 处于 7.4% 的中等水平,但传播耐药(TDR)的增长态势却不容小觑,2016 - 2022 年的年增长率高达 11.2%。不同地区的 HIV 传播模式差异较大,了解这些差异并进行精准防控迫在眉睫。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问题,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和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针对 2020 - 2023 年丽水市 HIV-1 新发感染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Virology Journal》上,为 HIV 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研究人员为开展此项研究,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首先,他们收集了 481 例新诊断且未接受过 ART 的 HIV-1 感染者的血浆样本,这些样本来自 2020 - 2023 年的丽水地区。接着,运用 Viral RNA Mini Kit 提取 HIV-1 RNA,通过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逆转录 PCR 扩增 pol 基因区域,再进行 Sanger 测序。之后,利用多种软件和在线工具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分析、耐药分析和构建遗传传播网络,同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相关因素。

研究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人口统计学特征:在 455 例成功测序的感染者中,男性占 76.5%,汉族占 94.9%,50 岁及以上人群占 52.3%,丽水户籍者占 90.3%,已婚者占 49.7%,小学和初中学历者居多,异性传播是主要感染途径,占 74.5%。
  • 亚型分析:共鉴定出 13 种亚型,其中 CRF08_BC(35.8%)、CRF07_BC(26.4%)、CRF01_AE(25.9%)最为常见。亚型分布与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传播途径、TDR 及 CD4+细胞计数显著相关。
  • 耐药分析:2020 - 2023 年 TDR 总体流行率为 12.1%,以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耐药最为常见(5.9%),其次是蛋白酶抑制剂(PI)耐药(4.6%)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耐药(2.4%)。不同年份耐药情况有所变化,NNRTI 耐药呈上升趋势,PI 耐药呈下降趋势。K103N 是 NNRTI 耐药中最常见的突变,不同药物类别的耐药水平和突变频率各有特点。
  • 分子传播网络分析:55.8% 的感染者纳入分子传播网络,形成 49 个传播簇。CRF08_BC 在网络中占比最高(52.0%) ,异性传播是主要感染途径(83.1%)。网络中存在高传播风险感染,且主要耐药突变也有明确特征。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了与感染聚类相关的多种因素。

研究结论表明,丽水市 HIV-1 感染者的 TDR 流行率处于中等耐药水平,NNRTI 耐药最为普遍,高耐药主要集中在依非韦伦(EFV)和奈韦拉平(NVP)。中年及老年感染者在分子传播网络中占比较大。这意味着加强 HIV 监测以及针对性的防控干预措施对于降低传播风险至关重要。该研究为制定精准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防控效率,对全球抗击艾滋病的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可能存在选择偏倚、部分数据无法准确获取、无法系统诊断急性 HIV 感染、检测基因区域有限等。但这也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期待未来能有更深入、全面的研究来进一步攻克艾滋病防控的难题。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