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屏幕设备已深深融入儿童生活。澳大利亚的研究显示,孩子们醒着的时间里,高达 30% 都花在屏幕活动上,超半数家长表示孩子每天都接触屏幕技术。虽然屏幕活动有一定教育意义,但过度使用会带来诸多问题,比如增加久坐行为、影响睡眠、降低执行功能和语言技能,还可能引发行为问题。早期是培养健康行为和家庭常规的关键时期,建立健康的屏幕使用习惯对孩子长期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尽管已知多种生态因素会影响儿童屏幕使用,但很少有研究同时探讨个人、微观系统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Public Health》上。
研究人员利用澳大利亚儿童纵向研究(LSAC)的数据进行分析。该研究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设计,选取了婴儿队列(6 - 18 个月)和幼儿园队列(4 - 5 岁)。本研究使用了 LSAC 婴儿队列在 2008 年、2009 年和 2010 年收集的第 3 波(4 - 5 岁)、第 3.5 波(5 - 6 岁)和第 4 波(6 - 7 岁)数据。通过家庭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探究儿童、养育、家庭和邻里因素对儿童屏幕时间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6 - 7 岁儿童平均每天屏幕时间为 2.57 小时,其中看电视时间最长,平均每天 1.77 小时。在预测屏幕时间的因素方面,双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儿童年龄、原住民背景、家中兄弟姐妹数量、使用屏幕时成人的参与度和邻里宜居性与 6 - 7 岁儿童的每日屏幕时间无显著关联;而女孩、参与家庭学习活动和户外课外活动、育儿一致性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卧室屏幕设备少、有屏幕使用规则且执行严格、家长管理屏幕时间轻松等因素与较低的屏幕时间相关。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证实,女孩的总屏幕时间比男孩更低;家庭学习活动和户外课外活动参与更频繁、育儿一致性更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更高,都与更低的屏幕时间相关;卧室屏幕设备增多会增加总屏幕时间,而更多的屏幕使用规则、更严格的执行以及家长管理屏幕时间更轻松则与更低的总屏幕时间相关。此外,家庭语言、儿童注意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家庭结构、主要照顾者心理健康、邻里归属感和地区社会经济指数(SEIFA)等因素,在控制其他变量后,与儿童每日屏幕时间无显著关联。
研究结论指出,支持家长在家中实施屏幕管理实践,如限制孩子在卧室使用屏幕设备、制定并执行屏幕使用规则,可能是培养幼儿健康屏幕时间习惯的潜在目标。同时,让孩子参与家庭非屏幕活动、户外课外活动和社区活动,也有助于减少屏幕时间。该研究基于大规模全国代表性样本,为公共卫生倡议提供了依据,有助于通过以家庭为重点的干预措施,促进幼儿平衡使用屏幕。此外,研究结果聚焦于电视、电脑和游戏机的屏幕使用情况,为未来研究不断变化的数字环境奠定了基础,后续可通过 LSAC 数据集的后续波次数据收集,探索早期屏幕使用对青少年数字参与和发展结果的影响。研究意义重大,为促进儿童健康的数字生活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制定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