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来自国际团队的研究人员针对诊疗一体化药物(177Lu-DOTA-TATE/PSMA-617等)的临床级规模化生产难题,开发了适配5-100GBq活度的标准化放射合成方案。该研究通过优化DOTA/DOTAGA螯合体系,实现98%的平均放射化学产率及8小时稳定性,完成超1000次患者治疗周期验证,为诊疗中心提供了兼顾集中化与区域化生产的灵活技术路径。
这项突破性研究揭秘了如何像搭乐高积木般精准构建镥-177(177Lu)标记的"核弹头"药物。科学家们采用经典螯合剂DOTA(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四乙酸)和DOTAGA作为分子"捕手",牢牢抓住具有β-放射性的镥-177原子,打造出[177Lu]Lu-DOTA-TATE等系列抗癌导弹。
实验数据显示,这套放射化学合成流水线堪称"原子级3D打印机"——无论是添加载体还是无载体的镥-177原料,都能稳定输出98%的放射化学产率,制备的核药物在8小时内保持战斗状态。更妙的是,该方案可自由缩放产能,小到5GBq的社区医院需求,大到100GBq的中央生产基地,统统不在话下。
经过上千例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前列腺癌患者的实战检验,这些携带镥-177的分子特工们完美演绎了"先定位后歼灭"的诊疗一体化战术,为精准核医学树立了新的黄金标准。
生物通 版权所有